中金在线 > 汽车 > 车市动态

|车市动态

追问小米SU7事故背后:3秒为何成致命一瞬?重新审视智驾宣传边界

时代周报 武凯

|
  

小米SU7高速车祸致3人死亡事件仍在发酵。   继小米集团CEO雷军公开回应事故后,4月2日网传其将直播回应质疑,但小米随后否认,雷军也未进一步说明。

  

  

此次事故引发了外界对小米智驾功能的重重质疑。小米公布的行车数据显示,NOA系统(巡航辅助系统)发出风险提示后仅2-3秒,车辆就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最终酿成惨剧。

  

“常人的反应时间为0.6秒左右,从反应到完成接管车辆的动作,这(2-3秒)时间很难作出完善的应对。”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说。

  

这并非近年来唯一的智驾相关事故。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车企宣传中的“智能驾驶”,本质还是“高级辅助驾驶”,过于夸张的宣传可能会让用户产生过度的信任感。

  

而此次重大事故也让外界重新审视车企口中的“智能驾驶”。

  

“车位到车位”功能,事故车辆并不具备

  

多名车企和自动驾驶企业内部人士一致认为,车企过度宣传、刻意夸大或选择性宣传其“智能驾驶”功能,是不少车辆在智驾过程中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米汽车官网的智能驾驶页面中,“小米智能驾驶(Xiaomi Hyper Autonomous Driving,直译为小米超级自动驾驶,小米汽车称之为小米超级智能驾驶)”、“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的字眼在最醒目的位置。

  

同样在页面醒目位置用大号字体写着的,还有“端到端全场景领航 车位到车位 上车就能用”以及“场景进化后,可实现从车位到车位的智能驾驶,上车仅需设置导航,ETC/闸机自动通行,窄路/环岛通行、停车场寻位泊车等都可以请智驾来完成。”

  

这是否意味着小米SU7都具备所谓的“车位到车位”智能驾驶呢?

  

在上述页面底部,小号字体写着“区分车型版本,以实车为准”。而小米SU7配置表中,标准版小米SU7较中配、高配车型少1颗辅助驾驶芯片、且无后两者搭载的激光雷达,其辅助驾驶功能也较中高配车型减少数项。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