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官方账号曝光了一起与辅助驾驶有关的交通事故。事发在沪昆高速江西南昌境内。宋某车辆快车道行驶中突发爆胎,失控撞护栏后,因未拉手刹车辆滑回快车道。随后,杨某驾驶车辆因依赖辅助驾驶且低头看手机,未能及时发现前方宋某的车辆,最终发生碰撞,造成车辆损毁。
该起事故中,前方车辆事故后未拉手刹是一方面原因,同时后方车辆如果对辅助驾驶有清晰认知,在开启后仍随时保持接管,也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交警提醒,驾驶有辅助驾驶功能的车辆时,驾驶人依然要保持驾驶位值守,不得“脱手脱眼”。
面对类似事件,不久前,人民日报发布《“智驾”这个方向盘,握得住方能走得稳走得远》一文表示,作为正在发展中的技术,智能驾驶进一步成熟,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历练。当下,部分车企存在对组合驾驶辅助技术能力夸大包装、过度营销的情况。部分车主也对这类技术过度信任,把“组合驾驶辅助”当成“完美的自动驾驶方案”。当车企的“宣传噱头”与用户的“认知错位”叠加,引发事故的风险就加大了。发展智能驾驶技术,必须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前提就是首先确保驾驶员与乘客的安全。安全是智能驾驶的生命线,也是必须守住的底线。
行业和技术飞速发展,监管和规范必须及时跟上。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会议,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出倡议,“强化产品安全设计”“杜绝虚假宣传与过度营销”,并要求车企“对已发布的失实信息应及时澄清并整改”。
近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官方账号曝光了一起与辅助驾驶有关的交通事故。事发在沪昆高速江西南昌境内。宋某车辆快车道行驶中突发爆胎,失控撞护栏后,因未拉手刹车辆滑回快车道。随后,杨某驾驶车辆因依赖辅助驾驶且低头看手机,未能及时发现前方宋某的车辆,最终发生碰撞,造成车辆损毁。
该起事故中,前方车辆事故后未拉手刹是一方面原因,同时后方车辆如果对辅助驾驶有清晰认知,在开启后仍随时保持接管,也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交警提醒,驾驶有辅助驾驶功能的车辆时,驾驶人依然要保持驾驶位值守,不得“脱手脱眼”。
面对类似事件,不久前,人民日报发布《“智驾”这个方向盘,握得住方能走得稳走得远》一文表示,作为正在发展中的技术,智能驾驶进一步成熟,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历练。当下,部分车企存在对组合驾驶辅助技术能力夸大包装、过度营销的情况。部分车主也对这类技术过度信任,把“组合驾驶辅助”当成“完美的自动驾驶方案”。当车企的“宣传噱头”与用户的“认知错位”叠加,引发事故的风险就加大了。发展智能驾驶技术,必须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前提就是首先确保驾驶员与乘客的安全。安全是智能驾驶的生命线,也是必须守住的底线。
行业和技术飞速发展,监管和规范必须及时跟上。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会议,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出倡议,“强化产品安全设计”“杜绝虚假宣传与过度营销”,并要求车企“对已发布的失实信息应及时澄清并整改”。
央视网评在《“智能驾驶”,也请握紧方向盘》一文中指出,有一些车企在车辆交付前后不向用户提供任何智能驾驶的功能介绍和专业培训,将“智能驾驶”的功能完全交给用户自主学习,甚至将相关技术包装成用户的“无脑操作”。在此背景下,一些用户对智能驾驶系统边界的认知必然模糊。如果过度信赖和依赖“智能驾驶”,用户就无异于成为随时待命的“人肉安全员”,一旦危险发生,往往会上演“人机争夺控制权”的惊魂瞬间。
文章认为,无论是车企还是用户,都应保持对“智能驾驶”的冷静审视和思考,对“智能驾驶”有正确和清晰的认知。特别是企业,不仅要以敬畏之心对待技术,以坦诚负责之态面对用户,以“时时放心不下”聚焦安全冗余的设计和用户的每一个反馈,才能真正推动行业进步。
近年来,一些司机在开启组合驾驶辅助功能后剪指甲、玩手机、睡觉打盹等视频屡屡出现,各界关于智能驾驶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要实现避免这些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需要车企推广辅助驾驶功能时,杜绝夸大宣传;也需要驾驶人绷紧安全驾驶这根弦,保持手握方向盘,始终关注交通路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