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汽车 > 车市动态

|车市动态

哨声响起:初代造车创业者的35年

中国经济网

|
  

剑指“内卷式竞争”,誓要“吹灭鬼灯”,尽管自嘲“快成愤青了”,可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将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称为“汽车行业吹哨人”。

  

  

随着6、7两月密集的行业高层会议,以及多个《办法》、《通知》的陆续出台,拉起了汽车行业反内卷的大幕,也侧面印证了魏建军5月接受新浪财经专访是所说“预言”大多成真。

  

恰逢长城汽车成立35周年,中国经济网记者来到长城汽车总部,同频感受这个“初代”造车创业公司走过的历程。无论是智慧工厂探秘、技术中心深度体验、安全试验室观摩,还是走进员工社区,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一个企业家如何用“吹哨”的清醒与“捍卫”的执着,身体力行参与到中国汽车高质量发展之中。

  

  

吹哨行业沉疴:在喧嚣中锚定“难而正确”的方向

  

魏建军的“哨声”,从来不是刺耳的批判,而是基于35年造车经验的预警与校准。

  

当行业沉迷“价格战换市场”的短期狂欢时,他直言“降价十万的背后,是偷工减料的隐患”;当智能驾驶宣传陷入“全场景覆盖”的浮夸时,他坚持“辅助驾驶不能脱离人的掌控”;当隐藏式门把手成为潮流,他直指“机械故障风险比风阻优化更值得关注”。

  

这些“哨声”的背后,是长城汽车35年如一日坚持研发创新、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结果。在研发上,长城汽车奉行“不设上限”的发展策略,连续三年研发投入超百亿;工程研发团队规模持续扩大,已达2.3万人,平均每4位员工中就有一位工程师。同时,长城集团已经累计申请专利近5万项,获得授权专利近3万项,专利授权总量和新能源汽车专利授权量均位居自主整车集团第一位。

  

与研发持续投入相得益彰的,是长城汽车对品质和安全的坚守。正如魏建军在长城汽车安全试验室奠基时所说:“为了安全,不要算投入产出比,人命比什么都贵。”如今,这座试验室已扩建成为“亚洲最大安全试验室”,可模拟多角度碰撞、动态翻滚,每年完成超千次测试,将“九道安全防线”从理念变为实车防护——从正常驾驶的环境探测到事故后的救援响应,构建起全场景安全体系。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