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内卷式竞争”,誓要“吹灭鬼灯”,尽管自嘲“快成愤青了”,可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将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称为“汽车行业吹哨人”。
随着6、7两月密集的行业高层会议,以及多个《办法》、《通知》的陆续出台,拉起了汽车行业反内卷的大幕,也侧面印证了魏建军5月接受新浪财经专访是所说“预言”大多成真。
恰逢长城汽车成立35周年,中国经济网记者来到长城汽车总部,同频感受这个“初代”造车创业公司走过的历程。无论是智慧工厂探秘、技术中心深度体验、安全试验室观摩,还是走进员工社区,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一个企业家如何用“吹哨”的清醒与“捍卫”的执着,身体力行参与到中国汽车高质量发展之中。
吹哨行业沉疴:在喧嚣中锚定“难而正确”的方向
魏建军的“哨声”,从来不是刺耳的批判,而是基于35年造车经验的预警与校准。
当行业沉迷“价格战换市场”的短期狂欢时,他直言“降价十万的背后,是偷工减料的隐患”;当智能驾驶宣传陷入“全场景覆盖”的浮夸时,他坚持“辅助驾驶不能脱离人的掌控”;当隐藏式门把手成为潮流,他直指“机械故障风险比风阻优化更值得关注”。
这些“哨声”的背后,是长城汽车35年如一日坚持研发创新、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结果。在研发上,长城汽车奉行“不设上限”的发展策略,连续三年研发投入超百亿;工程研发团队规模持续扩大,已达2.3万人,平均每4位员工中就有一位工程师。同时,长城集团已经累计申请专利近5万项,获得授权专利近3万项,专利授权总量和新能源汽车专利授权量均位居自主整车集团第一位。
与研发持续投入相得益彰的,是长城汽车对品质和安全的坚守。正如魏建军在长城汽车安全试验室奠基时所说:“为了安全,不要算投入产出比,人命比什么都贵。”如今,这座试验室已扩建成为“亚洲最大安全试验室”,可模拟多角度碰撞、动态翻滚,每年完成超千次测试,将“九道安全防线”从理念变为实车防护——从正常驾驶的环境探测到事故后的救援响应,构建起全场景安全体系。
剑指“内卷式竞争”,誓要“吹灭鬼灯”,尽管自嘲“快成愤青了”,可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将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称为“汽车行业吹哨人”。
随着6、7两月密集的行业高层会议,以及多个《办法》、《通知》的陆续出台,拉起了汽车行业反内卷的大幕,也侧面印证了魏建军5月接受新浪财经专访是所说“预言”大多成真。
恰逢长城汽车成立35周年,中国经济网记者来到长城汽车总部,同频感受这个“初代”造车创业公司走过的历程。无论是智慧工厂探秘、技术中心深度体验、安全试验室观摩,还是走进员工社区,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一个企业家如何用“吹哨”的清醒与“捍卫”的执着,身体力行参与到中国汽车高质量发展之中。
吹哨行业沉疴:在喧嚣中锚定“难而正确”的方向
魏建军的“哨声”,从来不是刺耳的批判,而是基于35年造车经验的预警与校准。
当行业沉迷“价格战换市场”的短期狂欢时,他直言“降价十万的背后,是偷工减料的隐患”;当智能驾驶宣传陷入“全场景覆盖”的浮夸时,他坚持“辅助驾驶不能脱离人的掌控”;当隐藏式门把手成为潮流,他直指“机械故障风险比风阻优化更值得关注”。
这些“哨声”的背后,是长城汽车35年如一日坚持研发创新、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结果。在研发上,长城汽车奉行“不设上限”的发展策略,连续三年研发投入超百亿;工程研发团队规模持续扩大,已达2.3万人,平均每4位员工中就有一位工程师。同时,长城集团已经累计申请专利近5万项,获得授权专利近3万项,专利授权总量和新能源汽车专利授权量均位居自主整车集团第一位。
与研发持续投入相得益彰的,是长城汽车对品质和安全的坚守。正如魏建军在长城汽车安全试验室奠基时所说:“为了安全,不要算投入产出比,人命比什么都贵。”如今,这座试验室已扩建成为“亚洲最大安全试验室”,可模拟多角度碰撞、动态翻滚,每年完成超千次测试,将“九道安全防线”从理念变为实车防护——从正常驾驶的环境探测到事故后的救援响应,构建起全场景安全体系。
除此之外,长城汽车还打造了自主品牌车企第一家综合性试验场、第一个高海拔环境模拟试验室和第一个环境风洞试验室,以及NVH试验室、曼德-睿博感知试验室等多种研发试验场地,都令人清晰感受到长城汽车在技术研发与品质安全方面的持续深耕。
捍卫产业根基:用全栈自研筑牢“中国制造”底气
魏建军的“捍卫”,从来不只是口头表态,而是长城汽车以全栈自研突破行业技术壁垒,彻底打破外资在高端动力领域的技术垄断。
通过持续自主创新,长城汽车目前已实现发动机、变速器、动力电池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与制造。4.0T V8发动机凭借强悍性能,完美适配各种场景需求;7DCT、9DCT、9AT、9HAT等传动技术矩阵,正加速全球化配套;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已扩展成为包括Hi4、Hi4性能版、Hi4-T、Hi4-Z和Hi4-G在内的技术家族,未来将进一步巩固长城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
长城汽车更构建了以整车为核心,全面布局新能源、智能化等相关技术产业,实现多物种相互作用的森林生态体系。在森林生态体系作用下,长城汽车已成长为中国唯一、世界唯二的,实现在能源、智能化两大领域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2018年,长城汽车把零部件公司全部独立运营。经过整合与发展,长城汽车旗下有3家零部件企业登上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榜,分别为排名第64的蜂巢汽车科技,排名第77的精工汽车和第78位的诺博汽车。
魏建军的“捍卫”还延伸到全球市场。以皮卡起家,长城汽车多年来持续深耕海外市场。目前,长城汽车已拥有超1400家海外销售渠道,全球用户超1500万,海外累计销量超200万辆,魏牌新能源、坦克等在欧洲市场与当地豪华品牌同台竞技。“走出去不是低价倾销,而是让世界看到中国技术的价值。”魏建军的这句话,正通过覆盖“研、产、供、销、服”的“生态出海”模式变为现实,为中国汽车工业树立出海新样本。
守护人文温度:打造企业与员工的共生密码
魏建军的“捍卫”,更包含对行业生态的长远打造。今年7月,长城汽车推出的《年方35》态度短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同步推出的“35+计划”,面向35岁以上人才开放专属招聘通道,不仅打破了职业年龄壁垒,更以"经验价值最大化"为核心,为资深人才打造成长生态,为汽车行业人才战略树立了"长期主义"新标杆。
对待员工,长城汽车更是关爱有加。无论是40亿元年终奖的发放清单,还是旗下爱和城学校70%的员工子女入学率、爱情地产24000住宅的交付,都让人们看到了长城汽车温情的一面。从2009年建设长城家园解决住宿,到2024年爱情广场成为汽车主题综合体,这位企业家始终相信“员工没有后顾之忧,才能造出让用户放心的车”。
这种温度还延伸到企业文化的骨髓里。“老一部”车间的墙上,“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标语已然成为长城汽车的精神图腾。这里的起点只是一家60人的小厂,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8.5万名员工、年销超百万辆的大型车企,拥有哈弗、魏牌、坦克、欧拉、长城炮、长城灵魂摩托六大品牌矩阵,产品出口到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35年转瞬即逝,站在全新的起点,魏建军的“哨声”仍在回响,提醒行业拒绝投机;他的“捍卫”从未停歇,用全栈自研为中国制造正名。当“你永远可以信任中国制造”的话题在开放日刷屏时,人们终于读懂:所谓“靠谱”,不过是把35年的热爱与坚守,变成用户握方向盘时的笃定,变成中国汽车驶向全球时的底气。(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