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车讯 10月23日,2025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在山东枣庄隆重开幕。本届大会以"新能源·新动力·新未来"为年度主题,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信装备研究院联合承办,山东省机械工业协会、中关村智慧能源产业联盟支持,旨在打造新能源电池领域高水平交流合作平台,推动锂电产业迈向集群化、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本次大会得到政企学研各界高度重视,众多重要嘉宾出席。枣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守江主持开幕式,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海波,枣庄市委副书记、市长翟军,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柳新岩、中国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铸造协会会长张立波等领导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电动汽车协会创办人陈清泉,欧盟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孙金华,欣旺达集团创始人王明旺等在主论坛做主旨报告与主题演讲。
此外,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许艳华、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执行秘书长王建新、中关村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宗佩、杭州高特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徐剑虹、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孙佳、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键、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充电网络领域副总裁王济勇等领导及产业链代表出席大会。
开幕式上,枣庄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发展成效成为焦点。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海波表示,近年来,枣庄全面践行国家战略,着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特别是把新能源作为首位产业来培育,形成了新能源电池多元布局的产业生态。省委、省政府将一如既往的支持枣庄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发展,支持更多的企业在枣庄做大做强,希望枣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长产业链,做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持续擦亮“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的金字招牌。
易车讯 10月23日,2025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在山东枣庄隆重开幕。本届大会以"新能源·新动力·新未来"为年度主题,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信装备研究院联合承办,山东省机械工业协会、中关村智慧能源产业联盟支持,旨在打造新能源电池领域高水平交流合作平台,推动锂电产业迈向集群化、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本次大会得到政企学研各界高度重视,众多重要嘉宾出席。枣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守江主持开幕式,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海波,枣庄市委副书记、市长翟军,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柳新岩、中国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铸造协会会长张立波等领导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电动汽车协会创办人陈清泉,欧盟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孙金华,欣旺达集团创始人王明旺等在主论坛做主旨报告与主题演讲。
此外,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许艳华、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执行秘书长王建新、中关村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宗佩、杭州高特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徐剑虹、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孙佳、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键、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充电网络领域副总裁王济勇等领导及产业链代表出席大会。
开幕式上,枣庄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发展成效成为焦点。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海波表示,近年来,枣庄全面践行国家战略,着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特别是把新能源作为首位产业来培育,形成了新能源电池多元布局的产业生态。省委、省政府将一如既往的支持枣庄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发展,支持更多的企业在枣庄做大做强,希望枣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长产业链,做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持续擦亮“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的金字招牌。
中国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表示,希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抓住此次大会的契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材料企业与电芯企业协同攻关,降本增效,电池企业与整车、储能企业协同优化产品性能,回收企业与生产企业协同构建闭环体系,形成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配套的产业生态,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新源电池产业集群。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铸造协会会长张立波表示,新能源电池产业的未来方向已清晰明确。一方面锂电池技术已经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的新技术路线加速验证落地,产业代替迭代进入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能源转型浪潮下,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终端电气化等领域,对电池的需求持续往上。新能源汽车、高速充电迈向了光储充化一体化运营。当前正是产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希望大家牢牢把握机遇,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加快产业产品的迭代升级,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柳新岩表示,山东省高度重视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发展,在技术创新、产业链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枣庄是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的重要基地,尤其是以欣旺达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已经形成,拥有从材料生产、电芯制造、终端应用和回收利用的完整产业链。这次大会在枣庄召开,对于推动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枣庄市委副书记、市长翟军介绍,目前枣庄全市新能源企业已发展至278家,总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其中锂电产业已形成完备产能,正极材料21万吨、负极材料4万吨、电解液22万吨、隔膜21.5亿平方米、电芯和PACK 50GWh、电池拆解5.5万吨。
开幕式暨主论坛发布了多项重要成果。其中,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徐中领发布了聚合物固态电池新品,该产品在能量密度、安全性能及循环寿命等方面实现显著突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能源互联网设备与技术分会副秘书长蒋晓健发布了《锂离子电池铜箔碳足迹研究报告》。
主论坛之外,大会设置了三场专题活动,聚焦细分领域痛点与机遇:“新能源汽车超充技术发展论坛”围绕超充技术产业化及规模化建设展开研讨,探索构建可持续商业模式,推动超充技术从概念走向规模化应用;“商用车动力电池技术应用交流会”聚焦重载场景技术突破、全产业链成本重构及车-电池协同创新等议题,旨在推动商用车电动化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电化学储能创新技术研讨会”瞄准行业核心矛盾,探讨技术突破与规模化应用的衔接机制,搭建高水平技术交流与产业协作平台。
本次大会通过"以会带展、以展促产"的形式,全面展示了枣庄的产业实力和发展前景。300多名来自锂电上游材料企业、下游终端应用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的代表,以及新闻媒体人士参会,通过高层次的思想碰撞与务实成果展示,为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开幕式前夕,与会领导与嘉宾还调研走访了枣庄新能源电池产业重点企业及产业链配套项目,实地深入了解了枣庄完善的锂电产业生态。
未来,大会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共同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我国“双碳”目标实现与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在本届大会上,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徐中领公布了,新一代全固态电池产品,也是欣旺达动力的第一代能量密度达到400瓦时每公斤的全固态电子产品,它就是我们的欣·碧霄聚合物全固态电池,这是一款兼具400Wh/kg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高安全性的聚合物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00瓦时每公斤,同时20Ah的电芯在不到1MPa的超低压力下,实现循环寿命1200周,并通过200℃的热箱等严苛的安全测试,具有超高的安全性。
这是一系列简约不简单的数字,背后其实包含着我们研发团队在材料、设计和工艺三个方面的系统性的创新。
比如在电极层级,大家知道液体的体系中,电极中的孔隙可以通过吸附液态的锂离子来传输,液态的电解液来传输锂离子,所以高孔隙率是有利于锂离子传输的。而固态体系由于没有液态,没有液态的电解液,所以其中的极片中的孔隙率是无法传输锂离子的,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尽可能的降低极片的孔隙率。
为此我们采用了极片固态化技术和原位和极片致密化的技术,将极片的孔隙率降到了5%是常规极片的大概1/5左右,成功构建了良好的锂离子导电网络,实现了正极侧的离子传导速率提升了三个数量级。同时为了实现了400瓦时每公斤的超高能量密度,我们采用了全新的纳米化的高熵硅负极材料,这款材料的比容量达到了2700毫安时每克,是传统石墨负极的7倍以上,并且首效也达到96%,循环寿命比传统的硅负极提升了一倍以上,做到了高比能和长寿命的兼备。
当然了固态电池最关键的核心的技术点,也是,我们重点突破的和最难的技术点毫无疑问就要数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膜了。大家知道传统的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有成本低,易加工,环境稳定性好这样的优点,同时也存在着离子电导率低,机械强度差和安全性不够高这些明显的短板。为了扬长避短,我们创新性的开发了柔性的高导锂聚合物,配合高解离度的锂盐和功能性的多元材料,并引入了锚定点位的阻燃的高强聚合物,完美的克服了聚合物的上述短板,把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膜打造成了六边形的全能战士,得到了新型的聚合物电解质膜,室温离子电导率突破了2.5毫西每厘米,整整提高了5倍以上,可以媲美硫化物。
固态电解质的厚度降到12微米,已经接近了常规液态电解质膜的厚度水平。不仅如此,我们还由于采用了阻燃元素的设计,实现本征的安全。同时电子膜还具有超强的韧性,完完全满足规模化应用的需求。
固态电池的另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界面问题,大家知道刚性的固固界面在循环过程中是极易被破坏的,导致了界面接触失效,特别是对于这种高膨胀的高硅负极来说,或者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巧妙的在高硅负极表面构筑了一层一微米不到的高粘性界面,在保证离子传导的同时,实现高延展性自修复和高粘性高粘接力来的效果。
从视频我们可以看出,极片和电解质膜保持着密切的接触,可保证在循环过程中极致的共形,实现界面阻抗降低30%,同时循环外加压力在一兆帕的情况下可以正常循环。那么这款全固态电池究竟它有多固态?它的安全性表现究竟如何呢?让我们通过一一段视频来眼见为实。
我们按照全固态电池的判定方法,对电池做了120℃真空烘烤6小时的测试。电芯失重率小于0.9%,达到了全固态电池的这个标准,而且烘烤后的电芯还是可以正常工作的。
在生产放大方面,我们已经针对我们的产品特性,完成了工艺和设备的开发,计划今年年底建成0.2G瓦时的固态电芯中试线,实现更高、更快更强的电芯自备能力,实现将兼容60安时的电芯单体的制备,同时制程速度可以达到10个ppm,并且具备高更强的柔性,满足不同的定制方案的要求。
创新永不止步,400Wh/kg是我们的新的起点,而不是我们创新的终点。我们已经向更高的目标攀登步伐。在此我要剧透一下,我们已经成功的试制了520Wh/kg的锂金属超级电池的实验室样品,测试表现还是不错的。这款电池我们通过轻质化的三维复合锂负极的设计,构建了超快的离子电子传输网络,并且在锂负极表面独特设计了独特的微胶囊的缓释层,在循环过程中胶囊里面的界面修饰剂得到缓慢的释放,调控sei诱导锂的均匀沉积,抑制锂枝晶和界面的副反应。
在这些措施的作用之下,锂金属的能量密度达到了520Wh/kg,并且软包的循环也突破了500周。锂金属大家知道它的安全性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因为锂的高活性以及锂枝晶的问题。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公布了,锂金属电池bol的安全性成果。今天在我们通过进一步的优化,已经率先实现了锂金属EOL的安全。
循环后的锂电池仍然可以通过200℃的热箱,3mm针刺和115%SOC过充实验,后续我们将进一步的优化我们的产品性能和工艺,也请期待。高比能和高安全始终是电池人心中的圣杯,创新的道路充满挑战,心有所向,行必能至,上下求索,会凌碧霄。感谢行业伙伴,我们继续充满信心。
: 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