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银行 > 银行业内动态

|银行业内动态

莫让非法代理维权成为生意

经济日报

|
  

“全额退款”“维权不成功不收费”“一个电话,24小时全额退”……近期,一些所谓证券投顾代理维权广告在社交媒体上频繁出现,令不少投资者尤其是年轻投资者上当受骗。

  

非法代理维权并不是新鲜事,此前在保险、消费金融等领域均有出现。近段时间,资本市场回升向好,A股新开户数持续走高,打着代理维权旗号的机构也随之冒头。在不具备法律职业资格的情况下,以全额退款为诱饵,诱导投资者委托其代理维权,通过捏造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存在虚假宣传、承诺保本等事由进行恶意投诉、名誉威胁,迫使相关公司同意协商退款。

  

表面上仗义执言,信誓旦旦要为投资者追回损失,实则暗设重重陷阱。其一,投资者将个人身份、资金情况等敏感信息交给代理者,面临个人隐私泄露甚至被冒名贷款等风险;其二,代理协议往往暗含诸多不利条款,如高额劳务费用或保证金等,且一旦收到退款资金,代理机构还可能截留侵占,玩起失踪。更重要的是,不少投资者被教唆伪造证据、捏造事实,一不小心就会被推向违法犯罪的边缘。

  

细数上述非法代理维权手法并不算高明,之所以能滋长蔓延,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部分投资者遭遇投资亏损后止损心切,对正规维权途径缺乏耐心,轻信“快维权、包成功”承诺,给了非法代理维权以可乘之机。一些证券投资咨询公司担心客户频频向监管部门投诉,导致年终考核不达标,对不合理维权选择了息事宁人,从而变相纵容了此类乱象。还有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在违规服务暴露后,对客户合理诉求回避推诿,客观上迫使投资者转向灰色解决路径。

  

以维权之名行违法之实,当非法代理维权演化为一门生意,正当合法的纠纷解决机制难免被扭曲,良性发展的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