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银行 > 银行业内动态

|银行业内动态

破解涉农抵押担保难题

经济日报

|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要紧扣特色农产品种养融资需求,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信贷政策,拓宽抵押担保方式,创新乡村“土特产”融资模式和专属金融产品。专家表示,针对涉农主体抵押难、担保难的融资瓶颈,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将有效提升涉农信贷成功率。

  

从银行信贷角度看,小微企业、农户等面临融资难,主要集中在抵押物这个环节上,银行为压降信贷风险,在进行信贷投放之前,不得不先考虑借款人是否有足够的抵押物覆盖信贷额度。然而,多数涉农小微企业、农户轻资产特点比较明显,没有诸如房产、土地等价值较高的抵押物,在银企需求错位的情况下,亟需疏通信贷投放堵点,让更多金融活水流向“三农”领域。

  

近年来,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强化监管引领,改善金融服务“三农”质效。在湖北秭归县,对于种植户存在的农业资信质量与信贷风险控制不匹配问题,当地银行在柑橘种植产区开展整村授信,让抵押物不足的种植户不再为缺少流动资金而发愁。在青海,银行机构针对农牧区、农牧户推出特色金融产品,加大对藏羊、牦牛、青稞等产业的金融供给,增强金融服务精准性。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广畜禽活体、农业设施等抵押融资贷款。对此,银行应结合县域经济特点,创新抵押物方式,以此更好匹配小微企业、农户等经营主体融资需求。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义乌农商银行董事长吴志良认为,要从根本上破解小微企业缺乏抵押物难题,必须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中小银行要从数据增信、场景适配等方面出发,构建多层次、多元化金融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高效的融资支持。比如,深挖数据价值,以交易流水等数据为基础创新金融服务,让金融产品与融资需求高度契合。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