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洞察:重磅政策密集催化, A股市场涨势如虹
上周仅一个交易日,但涨幅巨大,科创板、创业板领涨,大部分宽基指数实现了5%以上的涨幅。上证指数上涨7.17%,沪深300指数上涨8.48%,万得全A指数上涨9.71%。从行业表现看,计算机、电子、新能源、医药等行业表现靠前,银行、煤炭、公用事业、家电等行业表现靠后,但涨幅也较为可观。市场风格显著偏向中小盘成长,市场成交额高达2.61万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大幅放大。
近日的行情异常火爆,多个指标创造了历史,如多个指数单日涨幅和周涨幅、日成交额,电子、券商等行业指数日涨幅也实现了历史的突破。A股市场一扫颓势实现大幅逆转,直接原因是重磅政策的密集催化,本质原因是低估、低配。近期海外资金开始显著增配港股和A股,北向资金上周五成交额高达3569亿元,而此前在900亿元左右,暴增近3倍,北向资金预计是大幅净买入的状态,7、8月份披露高频数据时,北向资金为持续净卖出,924新政之后海外资金对中国资产偏好度提升。内资方面,主要的增量资金来自于个人投资者,表现为买入基金和股票;根据券商反馈,近几日市场赚钱效应增强之后,开户量大幅提升。
当前的市场仍处于政策驱动阶段,过去两年国内政策也不断出台,为何此次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力如此之大?首先,此次政策的级别很大,属于超级组合拳,力度是超预期的,涉及资本市场政策、地产政策、货币政策,“924新政”补充了财政政策、民生政策等发力的方向,政策的指向均为民生、及其他投资者所关切的方向。其次,当前所面临的海外环境不同,美联储9月19日启动降息,且降息幅度超出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压力缓解并出现升值,这对海外资金回流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最后,A股在行情启动之前经历了连续三个多月的下跌,指数几乎回到了2月初的低点,性价比大幅提升。
市场洞察:重磅政策密集催化, A股市场涨势如虹
上周仅一个交易日,但涨幅巨大,科创板、创业板领涨,大部分宽基指数实现了5%以上的涨幅。上证指数上涨7.17%,沪深300指数上涨8.48%,万得全A指数上涨9.71%。从行业表现看,计算机、电子、新能源、医药等行业表现靠前,银行、煤炭、公用事业、家电等行业表现靠后,但涨幅也较为可观。市场风格显著偏向中小盘成长,市场成交额高达2.61万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大幅放大。
近日的行情异常火爆,多个指标创造了历史,如多个指数单日涨幅和周涨幅、日成交额,电子、券商等行业指数日涨幅也实现了历史的突破。A股市场一扫颓势实现大幅逆转,直接原因是重磅政策的密集催化,本质原因是低估、低配。近期海外资金开始显著增配港股和A股,北向资金上周五成交额高达3569亿元,而此前在900亿元左右,暴增近3倍,北向资金预计是大幅净买入的状态,7、8月份披露高频数据时,北向资金为持续净卖出,924新政之后海外资金对中国资产偏好度提升。内资方面,主要的增量资金来自于个人投资者,表现为买入基金和股票;根据券商反馈,近几日市场赚钱效应增强之后,开户量大幅提升。
当前的市场仍处于政策驱动阶段,过去两年国内政策也不断出台,为何此次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力如此之大?首先,此次政策的级别很大,属于超级组合拳,力度是超预期的,涉及资本市场政策、地产政策、货币政策,“924新政”补充了财政政策、民生政策等发力的方向,政策的指向均为民生、及其他投资者所关切的方向。其次,当前所面临的海外环境不同,美联储9月19日启动降息,且降息幅度超出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压力缓解并出现升值,这对海外资金回流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最后,A股在行情启动之前经历了连续三个多月的下跌,指数几乎回到了2月初的低点,性价比大幅提升。
从宏观基本面看,后续还需要观察政策落地的效果,但这不影响短期估值的修复。此前投资者对长期问题的担忧持续加重,这使得市场短期会超跌;当前政策组合拳出击,长期的担忧缓解,估值有望持续修复。对于市场结构而言,市场由政策直接受益行业扩散至成长板块,如科技、制造、医药等方向,短期内这类高弹性板块依然最为值得关注。
n 专栏:基金经理手记:中国企业出海:顺势而为,开启新征程
在当今全球经济格局下,一系列重大的经济动态正深刻影响着中国企业的发展路径。美联储、加拿大中央银行和欧洲央行的降息举措,标志着全球货币政策朝着更加宽松的方向迈进,由此带来的全球流动性释放,为中国企业出海创造了更为有利的金融环境。
全球环境的不确定性不断攀升,然而,这并没有阻挡中国企业迈向全球市场的坚定步伐。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开启“外卷”之路,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市场上大展身手。国内投资回报率的下降,无疑成为推动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驱动力。当我们回顾全球商业版图,那些大市值的公司,无一不是全球化企业。这充分证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中,只有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壮大和长久发展。回想早年,中国相对落后,国家鼓励“下海”,吸引外部资本涌入,推动对外开放。如今,中国已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企业资本走出去成为必然选择。“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绝佳的机遇和广阔的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共同打造繁荣的全球经济。
20 世纪 90 年代的日本,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人口增长见顶、老龄化加剧以及国内消费市场饱和。但实际上,日本经济并非完全停滞不前。在这一时期,日本各大商社果断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退出,向上游转型。凭借在关键领域掌握的核心技术,日本制造业成功转型至高附加值行业。许多日本企业正是通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国内产能过剩和市场饱和的困境下,依然保持着增长态势。
中国企业出海,既是顺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在“一带一路”的引领下,中国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全球竞争力。
从消费行业看,潮玩、茶饮等企业凭借“独门绝技”瞄准海外市场,出海愿望强烈。制造业方面,2024 年 1 - 8 月我国出口延续良好态势,同比增长 4.6%,较前值提高 0.6 个百分点。东盟、欧盟、美国为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其中东盟占比 16.3%。船舶、汽车等高端制造产品出口增速居高位,“新三样”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以及机电和家电出口增速也较快。
然而,中国企业出海并非坦途。供给体系存在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当前国际环境中贸易保护主义上升,中国制造产品在欧美等主要市场面临更高关税和限制,地缘政治紧张关系也可能导致某些市场对中国产品的排斥,给出口造成障碍。此外,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化过程中还需适应不同市场和文化,包括语言文化、消费者行为差异以及当地法律和商业习惯等挑战。
但中国制造业拥有“工程师红利”、成本优势和强劲的产品力。贸易摩擦虽会对我国出口形成短期扰动,但随着外贸保稳提质政策不断显效,我国出口将继续保持韧性。如今的出海不再单纯看海外收入占比,而是看企业能否利用海外员工、产能,能否在本土直接生产销售。在“全球工厂”的产业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优秀的龙头企业将逐步提升全球市占率。中国企业出海,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坚定信心,勇于创新,积极应对挑战,必将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专栏作者:权益投资部 陈修竹)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