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吉
3月29日,广汽集团,交出了一份堪称“灾难级”的财报:2024年,广汽营收1067.98亿元,同比下滑17.05%;归母净利润仅8.24亿元,暴跌81.4%;扣非净利润更是巨亏43.51亿元,同比下滑221.8%。

这份数据背后,是广汽合资品牌衰退、自主品牌转型承压、新能源赛道失速的现实。
而一系列甩卖资产的财务操作,更让市场质疑:广汽是否已无路可退?
扣非巨亏43亿
广汽的利润神话,曾建立在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两大合资品牌之上。
但2024年,两大支柱同时大幅下滑:
广汽本田销量下滑26.52%,收入减少27.03%;
广汽丰田销量下滑22.32%,收入缩水28.34%。

合资板块的下滑,直接导致投资收益锐减73.19亿元,较上年减少13.41亿元。
更难的是,广汽曾寄予厚望的新能源品牌埃安,2024年销量同比下滑22%,全年仅37.5万辆,与其“百万销量”目标相去甚远。自主品牌广汽传祺虽微增1.99%,但难以抵消整体下滑——集团全年销量200.31万辆,同比下滑20%。
结果就是,广汽24年扣非净利润巨亏43.51亿元,毛利率连续四年下滑至5.8%,净利率跌至-0.46%。
甩卖两大资产
面对主业衰退,广汽选择了一条捷径:甩卖资产。
巨湾技研高溢价转让:2024年12月,广汽以13.3亿元将巨湾技研18.82%股权转让给控股股东,尽管该企业前三季度亏损4.49亿元,却通过会计手段实现22.6亿元净利润,硬生生将全年归母净利润拉回正值。

如祺出行股权剥离:早在2024年1月,广汽便将如祺出行部分股权以2.7亿元转让给关联方,叠加会计调整贡献净利润8.87亿元,进一步“优化”报表。
两次资产处置合计增利31.47亿元,占全年归母净利润(8.24亿元)的382%,是填补亏损的核心手段。
作者|李吉
3月29日,广汽集团,交出了一份堪称“灾难级”的财报:2024年,广汽营收1067.98亿元,同比下滑17.05%;归母净利润仅8.24亿元,暴跌81.4%;扣非净利润更是巨亏43.51亿元,同比下滑221.8%。

这份数据背后,是广汽合资品牌衰退、自主品牌转型承压、新能源赛道失速的现实。
而一系列甩卖资产的财务操作,更让市场质疑:广汽是否已无路可退?
扣非巨亏43亿
广汽的利润神话,曾建立在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两大合资品牌之上。
但2024年,两大支柱同时大幅下滑:
广汽本田销量下滑26.52%,收入减少27.03%;
广汽丰田销量下滑22.32%,收入缩水28.34%。

合资板块的下滑,直接导致投资收益锐减73.19亿元,较上年减少13.41亿元。
更难的是,广汽曾寄予厚望的新能源品牌埃安,2024年销量同比下滑22%,全年仅37.5万辆,与其“百万销量”目标相去甚远。自主品牌广汽传祺虽微增1.99%,但难以抵消整体下滑——集团全年销量200.31万辆,同比下滑20%。
结果就是,广汽24年扣非净利润巨亏43.51亿元,毛利率连续四年下滑至5.8%,净利率跌至-0.46%。
甩卖两大资产
面对主业衰退,广汽选择了一条捷径:甩卖资产。
巨湾技研高溢价转让:2024年12月,广汽以13.3亿元将巨湾技研18.82%股权转让给控股股东,尽管该企业前三季度亏损4.49亿元,却通过会计手段实现22.6亿元净利润,硬生生将全年归母净利润拉回正值。

如祺出行股权剥离:早在2024年1月,广汽便将如祺出行部分股权以2.7亿元转让给关联方,叠加会计调整贡献净利润8.87亿元,进一步“优化”报表。
两次资产处置合计增利31.47亿元,占全年归母净利润(8.24亿元)的382%,是填补亏损的核心手段。
这些操作虽让财报数字勉强过关,但资本市场对此并不买账——截至3月31日,广汽A股股价8.48元/股,较2021年高点,腰斩57%,市值蒸发超四成。

而即便是在如此艰难的一年里,广汽集团仍决定向全体股东,派发每10股0.2元的末期现金股利,并加上中期已派发的每10股0.3元的现金股利,使得全年累计分红,占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达到约62.43%。
华为能否成为“救世主”?
为扭转颓势,广汽祭出两大“救命稻草”:
押注华为:2024年与华为合作成立华望汽车,定位30万元级高端智能电动车,试图借华为技术冲击高端市场310。
但此前推出的昊铂品牌销量惨淡,2024年仅售1.97万辆,市场对其“换壳重生”策略疑虑重重。
出海突围:海外销量同比增长67.6%,自主品牌出口首破10万辆,毛利率达14.72%。
但海外市场基数尚小(12.7万辆),且面临地缘政治与本土化挑战,短期内难成支柱。
结语
如今,广汽集团市值仅为864.7亿元,而同城的小鹏汽车目前市值已达1400亿元,1.6倍于广汽集团。
现在的广汽,是传统车企转型困境的缩影:合资红利耗尽、新能源赛道掉队、组织僵化难破。
新任董事长冯兴亚提出“智能化+全球化”战略,但面对比亚迪、特斯拉乃至小米汽车的围剿,广汽的窗口期已所剩无几。
若不能真正打破“合资依赖症”,在核心技术、品牌高端化、用户体验上实现突破,这场财报的“一溃千里”,或许只是开始。
加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