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普微IPO:创业板“未盈利第一股”惊现5.88亿巨债,拿什么赌明天?
瞭望塔财经获悉,2025年6月27日,大普微的IPO申请获深交所受理,成为创业板首家未盈利的创业板申报企业,该公司选择的是“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亿元”的上市标准。
瞭望塔财经根据招股书内容发现,大普微在2024年12月最后一轮增资时估值已达68.10亿元。
创业板“首单”光环
作为创业板首家未盈利申报企业,大普微的IPO进程受到市场格外关注。
2025年6月27日,大普微的IPO申请获深交所受理。该公司选择的是“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亿元”的上市标准。
成为创业板未盈利企业上市“第一股”的光环背后,大普微有着怎样的资本底气?
根据招股书,大普微在2024年12月最后一轮增资时估值已达68.10亿元。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主要从事数据中心企业级SSD产品的研发和销售。
创始人杨亚飞曾在美国高通公司工作多年,先后担任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高级主任工程师。
市场份额隐忧
大普微在招股书中引用IDC数据,声称公司在2023年度国内企业级SSD市场中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6.4%。然而,这一市场地位可能正在动摇。
根据IDC在2025年5月发布的《中国半年度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2024下半年)跟踪》报告,大普微在中国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的份额排名从2023年的第四降至第五,在国内企业中由第二变为第三。
更令人担忧的是,大普微2024年的市场份额相比2023年有所下降。
市场份额的下降意味着大普微在竞争激烈的企业级SSD市场中面临更大的压力。
2024年,尽管大普微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3%,达到9.62亿元,但这一增速未跑赢同期市场增速187.9%。
盈利能力真相
瞭望塔财经获悉,2025年6月27日,大普微的IPO申请获深交所受理,成为创业板首家未盈利的创业板申报企业,该公司选择的是“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亿元”的上市标准。
瞭望塔财经根据招股书内容发现,大普微在2024年12月最后一轮增资时估值已达68.10亿元。
创业板“首单”光环
作为创业板首家未盈利申报企业,大普微的IPO进程受到市场格外关注。
2025年6月27日,大普微的IPO申请获深交所受理。该公司选择的是“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亿元”的上市标准。
成为创业板未盈利企业上市“第一股”的光环背后,大普微有着怎样的资本底气?
根据招股书,大普微在2024年12月最后一轮增资时估值已达68.10亿元。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主要从事数据中心企业级SSD产品的研发和销售。
创始人杨亚飞曾在美国高通公司工作多年,先后担任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高级主任工程师。
市场份额隐忧
大普微在招股书中引用IDC数据,声称公司在2023年度国内企业级SSD市场中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6.4%。然而,这一市场地位可能正在动摇。
根据IDC在2025年5月发布的《中国半年度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2024下半年)跟踪》报告,大普微在中国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的份额排名从2023年的第四降至第五,在国内企业中由第二变为第三。
更令人担忧的是,大普微2024年的市场份额相比2023年有所下降。
市场份额的下降意味着大普微在竞争激烈的企业级SSD市场中面临更大的压力。
2024年,尽管大普微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3%,达到9.62亿元,但这一增速未跑赢同期市场增速187.9%。
盈利能力真相
公司毛利率的剧烈波动令人担忧。2022年至2024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0.09%、-27.13%和27.28%,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0.73%。
大普微毛利率波动区间最大,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相差超过54个百分点。
2024年毛利率的突然改善是行业周期的因素还是经营能力提升的结果?分析发现,大普微对外销售价格基本只能按照NANDflash当期的采购价格随行就市。
公司相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基本没有改善,毛利率的上涨并非由于采购成本下降,而是源于市场售价的上涨。
隐匿的债务危机
大普微的招股书显示,公司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57亿元、5.19亿元和9.6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34亿元、-6.17亿元和-1.91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达13.42亿元。
然而,比持续亏损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急剧攀升的债务压力。
根据招股书数据,大普微2022年短期债务1.72亿元,长期债务126.6万元,共计1.73亿元;2023年短期债务6014.54万元,长期债务643.44万元,共计6657.98万元;到2024年,短期债务激增至2.01亿元,长期债务886.92万元,共计2.10亿元。
而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更加惊人——短期债务已达5.63亿元,长期债务2491.45万元,总债务高达5.88亿元,较2024年全年增长180%。
债务结构的变化暴露出公司面临的现金流压力正在急剧加大。2025年上半年的短期债务已占总额的95.76%,高度依赖短期融资维持运营。
与此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5.72%,显著高于行业27.07%的平均水平。
自研能力疑云
大普微声称具备企业级SSD“主控芯片+固件算法+模组”全栈自研能力,但深挖数据发现,其自研能力存在疑点。
报告期内,大普微自研主控芯片对外采购金额分别为974.12万元、8419.67万元和5821.02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大普微在2024年整体对外采购金额大幅提升的背景下,自研主控芯片的采购金额和采购量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自研主控芯片是公司产品竞争力和差异化的关键,如果采购量下降,是否意味着公司SSD搭载自研主控芯片的比例下降?
此外,大普微主要向翱捷科技进行自研主控芯片成品采购,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程度较高。
存货风险骤增
存货问题可能是大普微面临的又一潜在风险。2024年末,大普微的存货账面价值高达10.62亿元,而2023年年底的存货仅2.34亿元。
存货大幅上升,主要由原材料和在产品构成。在行业周期波动中,公司如果不能平衡好库存和销量,将面临一定存货跌价损失的风险。
大普微对此的解释是,公司处于发展早期,对上下游产业链议价能力有限。
一位行业从业人士向界面记者透露,公司A很可能是长江存储。面对这些行业巨头,大普微显然缺乏议价能力。
深交所12问
深交所对大普微的首轮问询,共涉及12个问题。
包括:关于行业格局与发展趋势、关于技术创新性、关于持续经营能力未来业绩及估值情况、关于历史沿革、关于股权结构与特别表决权等。
关于持续经营能力,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量化分析未盈利成因,相关未盈利成因在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发展趋势、是否属于行业普遍现象。
深交所还特别关注了公司预测2026年实现盈利的可行性。
大普微在回复中表示,考虑到2025年下半年数据中心建设采购需求的释放以及半导体存储市场价格看涨趋势,公司预计2025年下半年产品价格和毛利率将上升。
公司预计最早于2026年度整体实现扭亏为盈的依据具有合理性。
股东退出的隐情
关于历史沿革,深交所特别关注了公司早期股东的情况。
申报材料显示,公司早期股东包括杨庆、李卫军、何海波等人,其中,杨庆曾任发行人董事,于2022年6月离任;
李卫军曾兼职公司首席科学家并于2024年3月辞任,曾担任公司董事并于2024年10月离任。
深交所要求公司披露这些早期股东在公司业务、技术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具体作用,相关人员退出持股或离任的具体情况及背景。
这些关键人员的离职是否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重大不利影响,公司资产、技术、业务与早期股东间是否存在潜在纠纷,都是深交所关注的重点。
供应商依赖
大普微对第一大供应商的依赖也引发深交所的问询。
申报材料显示,公司第一大供应商为世平国际(香港)有限公司,报告期各期发行人向其采购占比分别为84.49%、62.56%、66.26%。
深交所要求公司披露,向世平国际采购的交易背景及合理性,交易模式是否符合行业惯例。
结合同类产品供应商的采购渠道、定价机制、采购数量等,说明对世平国际是否构成重大依赖,并充分揭示可能带来的风险。
大普微在招股书中解释,公司处于发展早期,对上下游产业链议价能力有限。
但对单一供应商如此高的依赖程度,即使在初创企业中也较为罕见,这可能会成为公司供应链安全的潜在隐患。
在瞭望塔财经看来,大普微的IPO之路如同走在钢丝上,一边是资本市场对芯片国产化替代的高期待,另一面是市场份额下滑、持续亏损与供应链依赖的严峻现实。
瞭望塔财经发现,在问询回复中,大普微表示预计最早于2026年度实现扭亏为盈,但这一预期的确定性仍需市场检验。
创业板未盈利上市标准的首单实践,无论结果如何,都将为后续科技创新企业的资本路径提供重要参照。
参考资料
1、深圳大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申报稿)(2025年9月30日披露)
2、关于深圳大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之回复(2025年9月2日披露)
3、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官网
加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