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产业经济

|产业经济

农大科技 IPO 背后的十大暗礁:高负债、大客户依赖与绿色转型的生死考验

青一投研

|
  招股书披露的14.53亿元峰值净利润背后,隐藏着贯穿经营、财务、政策的多重风险链条。在复合肥行业加速分化、绿色转型迫在眉睫的2025年,这家依赖邮政渠道、原材料占成本超九成的企业,正站在风险传导的十字路口。
  一、经营端双重绑架:原材料价格过山车与大客户依赖症
  复合肥行业3000余家企业的同质化竞争中,农大科技的经营根基始终受两大因素牵制,且风险存在显著传导效应。
  招股书显示,公司营业成本中直接材料占比超90%,氮肥、磷肥、钾肥等核心原料价格与国际能源、矿产市场深度绑定。而当前磷矿石价格已在900元/吨的高价区间运行超3年,钾肥依赖进口导致价格波动剧烈,叠加全球能源供应与地缘冲突影响,原材料成本控制难度持续加大。若公司库存采购策略未能精准预判价格拐点,不仅会直接导致毛利率波动(报告期内毛利率在13.27%-18.83%间波动),还可能引发大额存货跌价风险——报告期各期末存货账面价值均超2亿元,最高达3.35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超32%。
  客户结构的集中化进一步放大了经营风险。报告期内,中国邮政集团始终为第一大客户,销售占比维持在14.64%-16.38%区间,累计销售额超14亿元。但邮政系统并非专属渠道,其已与中化化肥、金大地等多家企业建立合作,且行业集中度提升背景下,头部企业正通过渠道整合抢占资源。一旦竞争对手推出技术更优的新型肥料,或邮政调整采购策略,农大科技不仅将面临营收直接下滑,还可能导致对应应收账款回收延迟——公司应收账款已从2022年末的2.97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3.25亿元,坏账准备累计超6000万元。
  二、财务端三重雷区:高负债、存货与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困局
  经营端的不确定性,已深度传导至财务层面,形成“负债高企-存货承压-回款不畅”的三角风险。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