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产业经济

|产业经济

明基医院赴港上市:区域依赖藏隐忧,四度闯关仍难破困局

资钛

|
  港交所招股书再添新页,民营综合医院明基医院的‘上市梦’已第四次启程。在民营医疗超半数亏损的寒冬里,这家仅靠南京、苏州两院支撑的医院,虽暂保盈利却难掩净利润腰斩的压力。四度闯关的执着背后,是区域依赖的死结、政策收紧的挤压,以及资本市场的冷遇——这场上市突围,或许从一开始就注定荆棘丛生。
  1
  盈利承压下的“融资续命”之选
  民营医疗行业洗牌期,明基医院的“账面盈利”实则脆弱。据11月12日最新招股书披露,作为华东地区市场份额1.1%的民营营利性综合医院集团,其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3.36亿元、26.88亿元和26.59亿元,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0.9%;盈利端恶化更显著,2023年1.67亿元净利润到2024年骤降至1.09亿元,降幅超34%。值得警惕的是,盈利下滑与运营超负荷形成恶性循环:2024年整体床位使用率高达97.1%,南京院区更是突破102.8%的极限水平,远高于85%-90%的合理区间,这既导致住院患者就诊次数、手术量增长放缓,又推高人力成本——高薪引进医师的支出同比增加22%,进一步拉低18.1%的毛利率。
  南京与苏州两院的“双轮驱动”,本质是“别无选择”的单一依赖。南京院区扎根16年,周边23家三甲医院形成“医疗包围圈”;苏州院区开业后,面对当地32家三级医院竞争,增长动能衰减。据最新招股书确认,2024年两院贡献100%营收,这种“孤注一掷”的模式,使任一区域的政策变动或竞争升级,都可能引发集团经营危机。需说明的是,江苏2024年有新增三甲医院案例(如盐城建湖县人民医院),南京、苏州核心区域医疗资源密度或进一步提升。
  曾被称道的“台资管理经验”,如今从优势转为隐患。依托台湾明基友达集团的精细化运营体系,在大陆医疗政策收紧背景下已显“水土不服”——台资管理模式与医保支付、数据监管的适配性持续降低,而95.02%的台资控股比例,更使其成为监管重点。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