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地区财经

|地区财经

国联股份业务模式已越辩越明,公司“全额”、“净额”认定透明度日益增强

IT新闻网

|
  

  

6月25日,国联股份附带审计所背书的回复函如期挂网。相比于前次监管风波,本次国联股份监管影响略显云淡风轻。出于审慎考虑,鄙人再次全篇阅读了这份61页的回复函,现将粗浅的看法分享给大家。

  

一、国联股份净额法收入规模增加或因云仓业务比重增长。

  

本次上交所对国联股份及其审计机构提出6点问题,多数问题系老生常谈。愚以为,本次监管的核心问题在于“净额法收入确认占比增加”。毕竟国联股份2023年净额法确认收入10.93亿元,占公司营收比例3.42%,分别是2022年两项数据(5.77亿,1.68%)的1.89倍和2.03倍,高于公司2023年25.87%的营收增速。

  

从国联股份既往及本次回复函的表述看,公司确认为净额法收入的交易有两种:一种是货物不存在空间移动,只有货权发生转移的;第二种是货物存在空间移动时,但证明国联股份对货物具有“控制权”证据不足的。

  

在货物不存在空间移动的场景中,国联股份获取/拥有的货权证据主要为签收确认单、交割单、货权转移凭证等···不过在此过程中,国联获得的商品法定所有权具有瞬时性、过渡性,于是将该系列收入以净额法计量。

  

  

(国联股份官网)

  

投资者容易忽略的一点是,2023年国联股份“多多云仓” 承担着吸引上游供应商把货发到国联股份的中心仓,以及让下游客户减少安全库存,降低仓储成本的双重作用,较22年有着长足的进展。

  

去年末,国联股份视商品交易的紧迫程度,率先在全国建设了20多个中心仓和100多个前置仓。在国联云仓大规模投入使用后,去年经国联云仓交易的商品中,只交割物权不移动货物的商品规模必然提升较大。此乃国联净额法确认收入增加原因之一也!

  

在货物存在物理移动时(客户自提、供应商直发、多多物流三种场景),按说应全部按总额法计入营收。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