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观点评论

|观点评论

协同推进兴业强县富民

经济日报

|
  

作为区域经济布局中承上启下的重要联结点和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是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的重要基石。县域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富民产业能否持续壮大,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事关共同富裕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这指明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兴业、强县、富民三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兴业是发展基础,强县是空间载体,富民是最终目标。眼下,我国县域富民产业还存在不少短板,县域产业基础总体还相对薄弱。有的产业链条短,资源集聚能力不强;有的存在同质化现象,产业特色不突出;有的传统支柱产业走弱,转型升级难。发展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协同推进兴业、强县、富民,需坚持系统观念、辩证思维,科学分析县域发展的优势强项、短板不足和趋势特征,厘清兴业、强县、富民的内在逻辑,辩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辩证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错位发展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根深方能叶茂,本固才能枝荣。主导产业是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没有产业的发展,强县和富民也就无从谈起。当然,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各不相同,发展主导产业不能“齐步走”“一刀切”,必须深刻把握县域产业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坚持走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发展的路径,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重复性建设的窠臼。中央多次强调做好“土特产”文章,其中蕴含的正是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的思路。实现错位发展,要立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发挥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协调发展好一二三产业,培育具有持久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