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观点评论

|观点评论

中经评论:让国产优质麦种得好、卖得好、用得好

经济日报

|
  

在今年夏粮收购中,国产优质小麦备受青睐。在全球粮食贸易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国产优质专用小麦进口替代效应持续增强,促使更多企业转向采购国产小麦。这一转变既降低了小麦产业链对外依存风险,更形成了“种得好、卖得好、用得好”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生态,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优质专用小麦市场需求持续升温,是消费升级和食品工业精细化发展的结果。根据蛋白质含量差异,专用小麦分为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和弱筋小麦。强筋小麦蛋白质含量高,适合制作面包、方便面等;中筋小麦蛋白质含量适中,适合制作馒头、面条等;弱筋小麦蛋白质含量低,适合制作饼干、蛋糕等。长期以来,我国小麦种植以中筋小麦为主,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高度依赖进口。受极端天气、地缘冲突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进口供应链稳定性面临挑战,倒逼我国加速发展国产优质小麦,为构建自主可控的粮食供应体系创造机遇。

  

国产优质专用小麦产量和品质提升,为进口替代创造条件。近年来,国家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和种业振兴行动,加大对国产优质小麦品种选育和推广支持力度,培育出一批适应性强、品质优良的新品种。通过集成应用精准农业技术体系,显著提升了优质小麦单产水平和品质稳定性,有的品种可媲美进口优质小麦。面粉加工行业实现深度适配创新,开发出针对国产小麦特性的精准配麦工艺,能够生产出各种专用面粉;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建立“育—种—储—加—销”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实现全流程质量可追溯,进一步提升了国产小麦制品竞争力。

  

进口小麦锐减为国产优质小麦释放市场空间。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我国小麦进口量仅161万吨,同比骤降80.1%。这一变化直接缓解了国内外小麦价格竞争,推动进口替代效应加速显现,面粉加工企业纷纷转用国产优质小麦,食品加工企业加速本土采购。目前,国产优质专用小麦在中筋小麦市场占主导地位,在高端强筋、弱筋小麦市场所占份额持续提升。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