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观点评论

|观点评论

中经评论:做好免费学前教育“加减法”

经济日报

|
  

民生保障再迎重磅政策。近日,“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落地,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的保育教育费。这项预计惠及约1200万人的重要民生政策,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是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的有力举措。

  

学前教育费用是幼儿家庭的一笔重要支出,对不少家庭来说是不小的负担。此次政策明确,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也就是大班在园儿童的保育教育费;对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对于因免保育教育费导致幼儿园收入减少的部分则由国家承担,也就是财政对幼儿园给予补助。在这张“民生答卷”中,以政府责任和投入的“加法”,实现家庭教育成本和支出的“减法”。

  

“加减”之中,既体现了力度,也体现了温度。力度之大,在于仅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即惠及1200万人左右,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大约200亿元,相应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温度则更加可感可触可及,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的大班儿童,体现出普及普惠,千万家庭切实减轻了育儿压力。同时,还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有效促进教育公平。做好这道分量十足、沉甸甸的“加减法”,承载着社会广泛期待。

  

做好“加减法”,要加大政府投入,强化资金保障。近期,国家出台了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育儿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民生政策,财政投入巨大。政策的切实落地,需要财政资金充分保障。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分担,从承担比例上看,中央财政拿大头,最高达八成,对中西部地区给予政策倾斜。各地需要统筹安排好中央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保障政策实施经费持续稳定投入,及时足额拨付资金,真正把好事办好。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和信息公开,确保资金在阳光下运行,使用规范、安全、有效,杜绝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滞拨缓拨补助资金等行为。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