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观点评论

|观点评论

人民币变得越来越“好用”

经济日报

|
  

跨境贸易和投融资大幅增长,全球吸引力明显提升,支付清算网络逐步完善,在全球金融稳定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人民币已成为我国对外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三大支付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位列第三。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国际化的质量和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人民币正变得越来越“好用”。

  

服务实体经济能效增强是“好用”的第一重底气。近年来,我国通过完善政策框架,深化高水平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人民币国际使用的网络效应逐步显现。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35万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为6.4万亿元,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的比重为28%,收付金额和占比均处历史最好水平。在汇率弹性增强的背景下,更多企业愿意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以规避汇兑风险,降低财务成本。

  

金融市场稳步开放,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是“好用”的第二重底气。目前,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超过10万亿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人民币债券股票纳入全球主流资产交易指数。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日益深化,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核心枢纽,伦敦、新加坡、迪拜等发展出各具特色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主要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存款达1.6万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及境外机构发行的熊猫债存量规模约2万亿元。

  

眼下,人民币的“朋友圈”正在稳步扩容和深化。从范围看,截至今年9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已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覆盖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主要经济体及众多新兴市场国家。从规模看,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约4.5万亿元人民币,为全球提供了稳定的人民币流动性。展望未来,随着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步伐加快,经营主体对人民币使用的内生需求增加,我国将继续为境内外主体持有、使用人民币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