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观点评论

|观点评论

COP30变局:气候治理的十字路口与中国担当

中国网

|
  

11月2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在巴西贝伦闭幕。尽管谈判过程依旧充满不确定性,本届大会仍在重重挑战中取得若干值得关注的进展。

  

COP30通过了三项共识性文件决议——《气候变化信息诚信宣言》《城市化与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摘要》以及《全球绿色工业化贝伦宣言》。这三份文件不仅奠定了大会的主基调,也释放出明确信号:重建全球气候合作的信任基础,推动多层级协同治理,并以绿色产业转型作为未来减排的关键抓手。

  

在具体议题层面,几项积极成果引人注目。在森林保护领域,巴西凭借东道国优势,成功将热带雨林及其碳汇价值推向全球气候议程的核心。巴西主导设立的55亿美元“热带森林永久基金”通过资本市场与混合融资为森林国家提供生态补偿,成为本届会议最具标志性的成果之一。在规则与市场构建方面,本次大会建立了“合规碳市场开放联盟”,意在建立共同的交易与核算标准,以期打通目前碎片化的全球碳信用交易体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减排控温目标。此外,本次大会推出的《贝伦健康行动计划》是全球首个专门针对气候变化与公共健康适应的国际框架,将全球对气候变化适应问题的重视提升到新的高度。

  

当前,COP30的最终决议文本仍在激烈博弈中,两项核心挑战愈加得到凸显。

  

一是,气候融资承诺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巨大。目前,发达国家提出的3000亿美元资金承诺,与发展中国家每年1.3万亿美元的资金需求相比杯水车薪。在当前地区热点频发、美国对能源转型态度消极的背景下,达成新的、更高水平的资金协议几乎不可能。

  

二是,在化石能源问题上各国立场分歧显著。会议期间,已有80多个国家联合呼吁制定化石燃料逐步淘汰路线图,但推进难度依然巨大。一方面,沙特、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对此持反对立场;另一方面,化石能源企业在会场内外持续游说施压,使这一议题面临重重阻力。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