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发布会上说,2025年财政政策方向是清晰明确的,是非常积极的,也充分考虑了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廖岷表示,2025年将加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力度。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国家账本”安排关乎千家万户。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政策实施影响经济运行。
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现在,廖岷又作了“非常积极”的表态。财政政策从过去的“积极”到现在的“更加积极”、“非常积极”,区别何在?究竟会有哪些明显表化?
一言以蔽之,财政政策“更加积极”、“非常积极”就体现于发力的力度、效率、时机三个方面。
更加注重力度,就要用好用足政策空间,能出者尽出;更加注重效率,就要优化支出结构,不能乱撒胡椒面;更加注重时机,就要主动靠前发力,不能失去前瞻性。
从力度上考察,“逆周期调节”是一个关键词。
所谓“逆周期调节”,是指政府根据经济周期阶段,通过一定的政策工具和措施让整个经济周期的波动性趋于平缓,以此来促进经济发展。
审视一国的财政政策工具箱,专项债和特别国债引人注目,赤字、财政补助、贴息、税收等多种政策工具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视。
我国的政策工具箱储备十分充足,加之我国的通胀率、财政赤字率、政府债务率处于较低水平,而且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进入降息周期,这些条件都为当下我国财政政策发力提供了更大空间。
2025年财政政策发力,走向“更加积极”、“非常积极”,意味着在财政支出的强度上,将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支出的规模。
1月10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发布会上说,2025年财政政策方向是清晰明确的,是非常积极的,也充分考虑了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廖岷表示,2025年将加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力度。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国家账本”安排关乎千家万户。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政策实施影响经济运行。
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现在,廖岷又作了“非常积极”的表态。财政政策从过去的“积极”到现在的“更加积极”、“非常积极”,区别何在?究竟会有哪些明显表化?
一言以蔽之,财政政策“更加积极”、“非常积极”就体现于发力的力度、效率、时机三个方面。
更加注重力度,就要用好用足政策空间,能出者尽出;更加注重效率,就要优化支出结构,不能乱撒胡椒面;更加注重时机,就要主动靠前发力,不能失去前瞻性。
从力度上考察,“逆周期调节”是一个关键词。
所谓“逆周期调节”,是指政府根据经济周期阶段,通过一定的政策工具和措施让整个经济周期的波动性趋于平缓,以此来促进经济发展。
审视一国的财政政策工具箱,专项债和特别国债引人注目,赤字、财政补助、贴息、税收等多种政策工具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视。
我国的政策工具箱储备十分充足,加之我国的通胀率、财政赤字率、政府债务率处于较低水平,而且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进入降息周期,这些条件都为当下我国财政政策发力提供了更大空间。
2025年财政政策发力,走向“更加积极”、“非常积极”,意味着在财政支出的强度上,将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支出的规模。
新年伊始,各地可谓大动作不断。
长江沿线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大工程热火朝天;上海、陕西等地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江苏、广东等地增加对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湖北省、青岛市等地将发行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债券……
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供坚实保障,推出地方化债的“组合拳”,为地方政府“减负”,使其能够有更多财力和资源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背后其实都有财政政策扩张的影子。
财政支出规模扩大,但是也要更加注重效率。
衡量效率的标准无非两个,一是看更大力度的支出能否有利于扩需求、惠民生,二是看更大力度的支出能否有利于优化供给结构,促进新旧动能的转换。
从这一角度来看,加大对稳就业的支持,健全社保体系,做好困难人员社会救助保障,通过培育新的消费行业、创造新的消费场景、改善消费环境来提振消费,同时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大对教育人才、科技攻关等领域的支持,必然是财政政策发力的重点方向。
2025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增加。为此,更加积极的政策出台的时机必须精准。
只有未雨绸缪,增强政策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快支出进度,尽快形成实际支出,才能带动更多社会投资,从而让政策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作者系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