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国内财经

|国内财经

通达555个港口!西部陆海新通道"13+2"机制有多给力?

央视网

|
  

  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是多地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措施,也成为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交通、经贸合作的典范。2024年,中欧班列(成渝)全年开行超5700列,开行量领跑全国,占全国开行总量的三分之一。同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55个港口,成为连接国内外的重要纽带,也促进了西部地区交通、物流、经济的融合。

  

  中欧班列:从竞争到合作 “渝新欧”开通改变以往运输格局

  

  被称为“山城”的重庆,虽坐拥长江黄金水道,但外贸物流曾长期受困于“向东绕海”的漫长周期,而空运又成本高昂,因此外向型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2011年,为了将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出口欧洲,首条中欧班列线路“渝新欧”从重庆团结村站启运,新的物流通道为当地产业和地区发展带来了重要改变。

  

  “渝新欧”的开通,将重庆到欧洲的运输时间缩短到16天,成本缩减至空运的五分之一。按照“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逻辑,作为中欧班列先行者的重庆,实现了电子产品、医药等产业集聚和产值增长,班列始发点团结村中心站,由重庆沙坪坝区一个四等小站发展为国际物流枢纽。

  

  在“渝新欧”之后,成都、武汉、郑州等地也纷纷开通班列。2016年,国家统一了中欧班列品牌,2017年,中欧班列呈爆发式增长,到2019年,全国有60多座城市开通了中欧班列。

  

  重庆口岸物流办铁路处处长彭茜介绍,西部的城市对中欧班列的建设格外重视,是因为它觉得这个东西,对它的整个开放的格局来说,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另外一方面,大家也是想积极的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是有这方面的一个战略的需求的,那当然,这背后肯定也有无数的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