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国内财经

|国内财经

程序化交易新规落地,高频交易关进笼子,落地有两大挑战

财联社

|
  7月7日起,《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正式实施,这意味着,市场最为关注的高频量化将得到规范性约束。
  随着国内量化交易的发展,在有效提升市场流动性的同时,高频量化也引发了交易不公平等诟病,对此,相关法规完善也提上议程。2024年6月7日,程序化交易新规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2025年4月3日正式推出,高频交易差异化收费即将落地,程序化交易报告、交易行为以及信息系统等管理更加完善,从监管层面,维护证券交易秩序与市场公平的信号明确。
  在程序化新规落地之际,围绕着量化私募管理人、券商做好了哪些准备、新规落地后对量化私募交易策略乃至行业产生哪些影响、游资量化纷争是否能够就此平息等问题,业内有一定的共识,核心观点如下:
  一是新规目的在于有效识别并约束高频交易行为,而非量化交易策略;
  二是实操层面,交易报告管理、交易行为管理等要求,在2023年底已经在执行,新规在上报细节上进一步完善,比如增加量化交易在单只个股上量价占比等;
  三是新规对头部量化资管产品影响不大,也推动行业研发基于中、低频交易策略的产品;
  四是新规可能会造成影响的情形:年化换手200倍以上的高频阿尔法策略,或者一篮子股票的期现套利策略等。
  五是券商监测系统尚需在实践中完善。有量化私募人士表示,这应该是新规落地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涉及到实盘交易,对监测系统稳定运行有较高的要求;
  六是监管在新规中明确要求不得分拆产品规避监管,这一条仍然是未来监测的重点。
  七是对于公募、险资自营等其他资管产品的影响也不大。“尽管不少公募、险资自营全公司使用一个账户交易,尤其是险资,因规模较大可能触发交易上限(每账户每秒申报/撤单≥300笔,或单日≥2万笔),但是公司交易账户下有多张股卡,监测控频以股卡为标准,因此影响不大。”某券商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