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国内财经

|国内财经

生态环境部答时代周报:“两山”理念20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全局性变化

时代周报 李杭

|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

  

这一理念从提出之初便在地方落地生根。浙江余村关停矿山、水泥厂等污染企业,转型发展生态旅游与生态农业,村民收入较转型前大幅提升,从“卖石头”转向“卖风景”的实践成为生动范例。

  

随着时间的推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国家层面也更为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加以推进。

  

回溯过往,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取得了哪些进展成效?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是什么?与以往相比,2025年示范区和实践创新基地的要求有哪些新的变化?

  

7月28日,在生态环境部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回答时代周报记者提问时表示,20年来,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据了解,自2017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先后组织开展了七批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共命名57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240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创新基地。

  

在具体进展上,20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示范区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普遍在省内名列前茅。同时,将近一半的“两山”基地的生态状况达到优级。创建地区持续领跑绿色发展,率先推动从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在各省大都是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两山”的转化路径也越来越宽。目前已形成了三种转化路径,以及生态补偿、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金融等七种转化模式。

  

事实上,多年以来,国家持续鼓励地方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上进行探索,包括海南保亭创新“基础+治理+奖励”的补偿模式,水质达标率提升了25%;福建武夷山建立“两级流转”机制,带动旅游收入年增18%。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