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国内财经

|国内财经

7月金融数据出炉:M1-M2剪刀差明显收窄 因季节等因素信贷数据略有波动

财联社

|
  财联社8月13日讯(记者李婷曹韵仪)今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7月金融数据。数据显示,2025年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8.8%。狭义货币(M1)余额111.06万亿元,同比增长5.6%。前七个月净投放资金4651亿元。
  社融方面,2025年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4.79万亿元,同比增长6.8%。2025年1-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3.9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12万亿元。
  “7月是传统信贷小月,主要是因为6月末是银行上半年业务考核关键时点,为了追求更好的数据表现,银行往往倾向于推动信贷增量前移。”权威专家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把6、7月贷款数据合并起来看较为合理。
  信贷数据波动如何看?
  谈及6、7月信贷数据波动情况,上述专家对财联社记者解读称,这与金融机构上半年报表披露和实体企业结算窗口期有很大关系。
  一方面,6月恰逢金融机构半年报披露,部分机构会出现短期调整信贷投放节奏、拉高6月数据的情况,这种“冲时点”的做法在以往年份也常常出现,从经营的角度看有一定的内在逻辑。
  另一方面,6月也是企业半年期经营结算的重要时间窗口,大量企业面临货款回收、债务偿还、资金清算等刚性需求,这种阶段性的资金流动高峰也会反映在信贷数据上。
  “贷款数据存在季节特征,对月度贷款读数要综合分析。”权威专家举例,比如,年初开门红的时候贷款就会增长较旺,而7月则是明显的信贷小月,历史上每年7月制造业、建筑业PMI平均水平分别比6月低1.2个、1.1个百分点。”
  “新发放贷款是一个流量指标,也值得关注。”上述专家认为,新发放贷款反映的是当期银行实际发放和回收的情况。如果一段时期内,贷款发放量很大,同时回收量也很大,最终从贷款余额增量和增速角度看可能不高,但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也是充分满足的。“从一些发达经济体的实践来看,贷款余额增速到一定阶段后会趋于稳定,但存量贷款滚动续作,贷款发放和回收等流量指标并不低,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均能有效满足。”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