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国内财经

|国内财经

6万人看一场球赛,带动消费380亿:从赛场到市场,体育产业开启吸金模式

时代周报 史航

|
  

今年的体育赛事有多火热?

  

数字或许更直观:9月6日晚,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连续第三次创造“苏超”单场现场观赛人数纪录;截至8月31日,已举办的“苏超”前十轮60场比赛,现场观赛总人次达149.4万。

  

吸金力更是惊人。据国家体育总局此前透露,“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

  

如今,体育产业再迎政策利好,消费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当中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赛事,推动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7万亿元。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体育产业规模稳步发展,年均增速10.3%。近年来,“村超”“苏超”火爆出圈,中网、WTT一票难求,众多重要的现象级消费事件都围绕体育消费展开,体育产业愈发受到关注。

  

在这个万亿市场里,如何进一步优化供给,扩大需求?此次《意见》共包括6大类20项重点举措,供给端强调丰富体育赛事活动、发展户外与冰雪运动、升级体育用品等;需求端则提出拓展消费场景、举办消费活动、实施惠民措施,培养消费群体等。

  

体育市场持续火爆

  

近年来,中国的体育产业不断“加速跑”。

  

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

  

此后,体育产业由此迎来快速增长。

  

从产业规模上看,体育产业总规模由2014年的约13574.71亿元增至2023年的36741亿元。增加值由4040.98亿元提升至14915亿元,年均增速均保持双位数以上。2023年,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达1.15%,向成为支柱性产业的目标更进一步。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