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国内财经

|国内财经

让县域中学强起来,关键是保障教育公平

时代周报 迟雨

|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30年,适应学龄人口增长的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机制进一步完善,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普通高中教育的愿望。   县中是我国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今年3月份,教育部最新统计显示,全国有2843个县级行政区,县域中学承担着近60%高中生的培养任务,县中在我国教育版图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但当下县域中学发展却面临诸多短板,特别是优秀师资流失严重问题不仅制约了县域中学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1670多万学生的成长和未来。

  

据半月谈报道,中部省份一所县中10多年来流失40多名中坚教师,有的刚在省级教学比赛中获奖就被“挖走”。另据农民日报援引相关媒体调研称,在广东、陕西、安徽等省,全县中考前100名的学生中,至少有一半都被所在的市、省会城市中学挖走,中考前20名留在本县读高中的人数几乎为零。问题的严峻性由此可见一斑。

  

县中优秀师资流失绝非偶然,它是多重结构性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

  

首当其冲的是待遇落差。有关机构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中西部地区,县域教师的工资水平、住房保障、医疗条件等与省会或发达城市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近7成教师认为“工作待遇差”是同事离职的主因。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县中得到的投入不足,使得县中在与其他学校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由于县中普遍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更浓厚的教研氛围,往往会让有进取心的老师痛感职业上升空间有限,进而产生出走的决心。

  

另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有的地方还在努力集中区域内的优秀师资、优质生源,打造所谓“超级中学”,试图复制衡水中学的模式,也加剧了县中的“失血”。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