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国内财经

|国内财经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部:39城试点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

时代周报 李杭

|
  

近年来,全球加速变暖,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繁,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识。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召开在即,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阶段。

  

10月29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介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展情况,并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5年度报告》。

  

  

夏应显介绍,“双碳”目标提出五年来,中国构建了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进“十四五”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建成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贡献了全球1/4的新增绿色面积。建成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实现了有效的管控。

  

“双碳”目标落地五年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近日发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进一步对碳达峰工作作出部署。

  

在“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部分,《建议》提到,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深入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推动煤炭和石油消费达峰。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稳步实施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政策制度。完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天气能力。

  

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低成本方案

  

2008年起,中国每年编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年度报告》,介绍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行动和进展。

  

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5年度报告》,展示了过去一年来相关工作部署情况,特别是在减缓、适应、碳市场、碳足迹、气候政策法规以及推动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方面所做的重要贡献。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