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国内财经

|国内财经

交通运输大模型有何进展?交通运输部:将制定出台建设方案,打好基础

时代周报 阿力米热

|
  

地铁站台上,候车人群排成长龙。列车接连驶过,乘客在推搡中被挤入车厢。这是大城市的早晚高峰常态。   地面交通同样拥挤,机动车、公交车、电动车等形成较大车流量,集中并行在主要道路上。

  

地下与地上的交通拥堵,正考验着城市交通治理体系。面对这一日益严峻的“城市病”,究竟有否解决方案?

  

10月29日,时代周报记者在交通运输部例行发布会上获悉,交通运输部将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该大模型被形容为能思考、会分析、善决策的“聪明的大脑”。

  

  

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是“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技术底座,“我们建设的交通大模型,不是特指某一个具体的产品,而是采用‘1+N+X’架构,统筹各方创新力量开发的面向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算法库、数据集和工具链。”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徐文强说。

  

他表示,该模型将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规划、运输组织调度、安全应急保障、公众出行服务等全链条业务,提供智能支撑。根据规划,到2027年人工智能将在交通运输行业典型场景广泛应用。

  

用大模型治堵

  

  

当前,我国主要城市正普遍面临严峻的交通拥堵挑战。

  

根据2025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与运行状态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36个主要城市工作日高峰平均运行速度为20.1km/h,虽较2023年的20.3km/h略有下降,但总体处于中度拥堵状态。

  

值得关注的是,严重拥堵城市数量有所上升。2024年,高峰时段平均车速低于18km/h的严重拥堵城市增至7个。除原有的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兰州外,深圳和哈尔滨也从上一年的中度拥堵升级为严重拥堵。

  

这意味着治理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项持续性课题。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