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国内财经

|国内财经

钢铁巨龙越山联海筑通途

经济日报

|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迎来了客流高峰,其中小七孔景区以7.75万人次的单日客流量,创造了新纪录。2023年8月,随着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全线通车运营,偏居贵南的荔波县,生动诠释了“高铁一响,黄金万两”的现实图景。

  

  荔波之变,只是贵南高铁赋能地方发展的一个缩影。贵南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关键一环,更是一场跨越喀斯特地貌的工程奇迹,一条激活区域发展的经济走廊,一座促进山海相连的合作桥梁。

  

  “地球褶皱”上架天路

  

  贵南高铁堪称架设在“地球的褶皱”之上的钢铁巨龙,线路纵贯九万大山、苗岭山脉,穿越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的过渡地带桥隧比超过了90%,建设者几乎是在凿空群山、飞跨峡谷中铺就钢轨。

  

  穿行于荔波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缓冲区的九万大山一号隧道,全长超17公里,隧道洞身共穿越9套地层、3条断层、2条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地质异常复杂。“我们在施工中累计发现大小溶洞680处,平均每掘进20米就遇到一处,仿佛在‘溶洞迷宫’中开路。”时任中铁十八局贵南高铁6标项目经理的李开军告诉记者,隧道设计的日最大涌水量达72万立方米,“相当于380个标准游泳池的蓄水量。”

  

  据介绍,建设团队在施工过程中积极优化施工方案,按照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勤测量的原则,对隧道掘进过程中裸露出来的岩石及时加固,安装钢拱架,每推进1米就立即用混凝土浇筑,保障了隧道施工安全。

  

  建设贵南高铁,在生态保护上同样面临极限考验。贵南高铁全线最长桥梁——澄江双线特大桥,全长15.5公里,其中有2.56公里穿过国家湿地公园和水源保护区。为减少生态影响,建设者创新采用56米大跨度节段拼装梁技术,减少桥墩34个,避免弃渣占地1200平方米,还首次在西南地区铁路建设中运用“桥跨异位拼装、整体顶推滑移”工艺,让180米拱加劲连续梁轻盈跨越了兰海高速。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