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国内财经

|国内财经

初冬菜价不降反升 今年为何出现反季节上涨?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
  天气渐冷,蔬菜价格的“热度”却在上升,不少消费者近期对此感受颇深。根据蔬菜市场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一般情况下,9月份入秋后,菜价会逐步下行,至11月份降至低点,然后逐步回升。然而,今年10月份以来全国蔬菜价格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今年全国蔬菜价格为何出现反季节上涨?后期供应是否有保障?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和市场人士。
  “10月中下旬以后,全国气温偏低,且秋雨增多,局部地区遭受低温冷冻灾害或暴雨洪涝灾害,对蔬菜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导致部分蔬菜市场供应偏紧,价格明显上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安民说。
  据了解,10月份正值蔬菜产地转换的关键时期,高纬度及冷凉地区蔬菜产量下降,主产地南移至山东、河南、江苏等黄淮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低温阴雨天气光照不足,且气温迅速下降,导致蔬菜生长周期延长。华北、东北等地区露地蔬菜加速退市,而后续产地蔬菜又成熟度不足,批量上市时间延迟,莴笋、豆角、椒类、黄瓜等品种“青黄不接”,市场供应偏紧,推动价格上涨。
  对消费者来说,好消息是,蔬菜整体价格近日正从高位回落。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介绍,蔬菜整体价格在10月末达到顶点以后,11月份开始了波动下行的进程,目前蔬菜供应能力已经较前期有明显转好。
  去年秋冬季蔬菜价格高企,今年农户种植意愿较强,蔬菜种植面积有所上升,稳产保供基础较为牢固。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冬季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天气条件总体有利于蔬菜生长、采收及运输。不过,冬季气候不确定性增大,极端低温、冰雹、霜冻等异常天气时有发生且难以精准预测,可能会对蔬菜生产消费形成多重冲击,造成蔬菜价格剧烈波动。因此,后期仍需继续加强蔬菜生产田间管理,强化不利天气预测预警,加强区域间蔬菜的应急调配能力,做好蔬菜市场运行监测。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