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商业要闻

|商业要闻

为营销碎片化焦虑的品牌,在屈臣氏找到了答案

搜狐网

|
  

在对2024年的趋势研判中我们提到:未来,全域经营将成为品牌的标配。

  

因为,在营销环境碎片化下,消费者有限的时间被多个流量平台分食,注意力在当下成为稀缺资源。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抖音,我会支持喜欢的博主而激情下单;在B站,我将跟随评测视频,对产品本身挑挑拣拣;在小红书,我又会被生活方式打动,为“格调”买单……

  

但是对品牌来说,经营阵地被各流量平台割裂,这意味着要将运营精力投入不同的流量平台,才有希望打动消费者——这将带来巨大的内容规划与内容生产压力。

  

为了在这种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品牌们正在奋力“求变”。

  

大部分品牌选择融入割裂的环境中,舍弃追求大规模与广覆盖的传统营销模式,而是用碎片化的表达串联起品牌的精神内核。

  

比如,最近不少品牌开始在短剧浪潮中寻觅增量。品牌的身份也不再是单纯的“广告主”,而是内容共创的一员:他们会携手各平台的MCN、达人等媒体机构,将产品宣传、品牌价值揉碎,融入进定制的短剧中;也会结合某个达人受众的特点,推出达人专属的单品。凭借着达人们的巨量受众,品牌也能轻易混个“眼熟”。

  

另一种趋势则是愈发频繁的跨界联名。在大众眼中可能并不搭界的两个品牌,却用联名的方式融合在一起,暂时打破品牌间的壁垒,共享双方的渠道、营销创意和流量池。当然,这也是品牌在用打破自身固有印象的方式,来挽回消费者的注意力。

  

这已经不单是某个品牌的行为,而是多数品牌的躁动。尽管路径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格外统一:媒体、渠道、品牌之间,各自为营的情况正在逐步打破,一种“共生共赢”的商业模式呼之欲出。

  

这种对共生共赢生态的渴望,本质上是品牌想与其他主体,进行资源与流量的互换。单一品牌的能力毕竟有限,与外部的合作,不但能产生更多的营销创意,填充品牌自己的内容体系,也能各取所需,实现共赢。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