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商业要闻

|商业要闻

蝶变四十年,百威雪津杯酒见峥嵘!

搜狐网

|
  

城市,因水而兴。

  

1983年,新建市的莆田也随一条奔涌的木兰溪生生不息——她从仙游的群峰启程,轻抚华亭的稻浪、新度的荔林,穿过荔城的烟火、涵江的船坞,终向海奔去。

  

就在建市第三年,改革的春风吹皱溪水,一座小啤酒厂在溪畔破土萌芽。那是中国啤酒工业勃发的年代,多少地方酒厂如泡沫泛起又消散,唯有它,在木兰溪的哺育下,将岁月酿成荣耀的金黄。

  

四十年杯酒见峥嵘。木兰溪,记得所有故事的开端——

  

爱拼的雪津:会赢

  

当第一缕酒香从溪畔飘出时,没人能想到这座县城小厂会撬动世界啤酒格局。

  

这滴水的奇幻漂流,始于一场破釜沉舟的“豪赌”。1983年,莆田建市刚满两年,财政收入仅3000余万元,莆田人毅然贷款5000万,最终共筹齐5600万元巨资,于梧塘镇东坡村打下第一根桩基,押注工业梦想。很快,莆田啤酒厂便在建成投产后以其出色的建设管理荣获“轻工业部建设管理先进单位”的称号。老工友们至今记得徐锦灿厂长最初的魄力,这份爱拼才会赢的胆识,也就此刻进了日后雪津的基因。

  

  

福建雪津啤酒有限公司(莆田啤酒厂)

  

然而竞争激烈,初期产品“海恋”啤酒市场遇挫。面对困境,厂工远赴北京,三顾茅庐请来酿酒专家。他们在发酵罐旁连续蹲守,终于“驯化”出适应福建湿热气候的舌尖之道。当1999年第一瓶纯生啤酒下线时,车间里爆发的欢呼声惊飞了荔树枝头的雀鸟——这场技术突围,让雪津从此在福建人的餐桌上扎了根。

  

时任莆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的张丽冰在回忆每次协调工厂技改时,总感觉自己肩负着全市工业崛起的使命。技术攻坚期,她同样像守护新生儿一样守护酒厂。机器轰鸣,宛如莆田工业崛起的心跳。从2万吨到30万吨年产能,“福建雪津啤酒有限公司”实现了为一座城而酿,并从福建走向全国的战略跨越。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