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银行板块基本面的核心因素依然来自国内经济修复进程,年初以来,国内经济呈现出向好趋势,随着一季度贷款重定价和高基数影响的消退以及存款利率改革红利的释放,银行业营收表现有望逐步企稳,但向上弹性的提升仍需关注企业和居民端金融需求的修复。
随着42家上市银行2024年一季报的披露完毕,各家银行经营和业绩表现逐渐展现。一季度,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同比下降0.6%,增速较2023年下降2个百分点。分银行个体来看,业绩表现分化持续,部分银行盈利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大中型银行中的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和平安银行业绩增速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0%、5.1%和2.3%,区域性银行中增速较快的有杭州银行、常熟银行、青岛银行,同比增速分别为21.1%、19.8%、18.7%。
从收入端分解来看,一季度,上市银行营收增速较2023年下降0.9个百分点至-1.7%。拆分来看,净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均延续下行趋势,是拖累营收的主要因素。一季度,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3.0%(2023年全年为-2.8%),主要受LPR调降与重定价的影响,不过从降幅来看好于预期,尤其是国有大行一季度净利息收入增速降幅收窄,这与息差压力的缓和有关,得益于年初新发放贷款利率的企稳叠加存款利率调降红利的释放。
在手续费方面,一季度,上市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10.3%(2023年全年为-8%),负增缺口有所扩大。平安证券认为,受到零售金融需求修复乏力,基金代销、信用卡等零售中间业务收入低迷的持续拖累,叠加银保代销费率的调降使得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压力进一步加大。值得注意的是,受益于债券利率的持续下行,银行交易板块收入贡献抬升,一季度相关收入增速(投资收益+公允价值波动)达到25%,部分缓释了营收压力。
影响银行板块基本面的核心因素依然来自国内经济修复进程,年初以来,国内经济呈现出向好趋势,随着一季度贷款重定价和高基数影响的消退以及存款利率改革红利的释放,银行业营收表现有望逐步企稳,但向上弹性的提升仍需关注企业和居民端金融需求的修复。
随着42家上市银行2024年一季报的披露完毕,各家银行经营和业绩表现逐渐展现。一季度,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同比下降0.6%,增速较2023年下降2个百分点。分银行个体来看,业绩表现分化持续,部分银行盈利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大中型银行中的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和平安银行业绩增速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0%、5.1%和2.3%,区域性银行中增速较快的有杭州银行、常熟银行、青岛银行,同比增速分别为21.1%、19.8%、18.7%。
从收入端分解来看,一季度,上市银行营收增速较2023年下降0.9个百分点至-1.7%。拆分来看,净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均延续下行趋势,是拖累营收的主要因素。一季度,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3.0%(2023年全年为-2.8%),主要受LPR调降与重定价的影响,不过从降幅来看好于预期,尤其是国有大行一季度净利息收入增速降幅收窄,这与息差压力的缓和有关,得益于年初新发放贷款利率的企稳叠加存款利率调降红利的释放。
在手续费方面,一季度,上市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10.3%(2023年全年为-8%),负增缺口有所扩大。平安证券认为,受到零售金融需求修复乏力,基金代销、信用卡等零售中间业务收入低迷的持续拖累,叠加银保代销费率的调降使得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压力进一步加大。值得注意的是,受益于债券利率的持续下行,银行交易板块收入贡献抬升,一季度相关收入增速(投资收益+公允价值波动)达到25%,部分缓释了营收压力。
在支出端方面,业务费用增速继续下行,拨备减少平滑利润。一季度,上市银行业务费用支出增速下行,同比增长0.7%(2023年为2.1%)。受收入增速放缓的影响,上市银行一季度拨备前利润增速为-3%(2023年为-2.9%),维持在低位。在拨备方面,计提力度继续反哺利润,一季度,上市银行拨备计提同比下降3.8%(2023年为-9.1%),对银行保持盈利的相对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展望2024年后续季度,影响银行板块基本面的核心因素依然来自国内经济修复进程,年初以来,国内经济呈现出向好趋势,随着一季度贷款重定价和高基数影响的消退以及存款利率改革红利的释放,银行业营收表现有望逐步企稳,但向上弹性的提升仍需关注企业和居民端金融需求的修复。
拨备计提正向贡献最大
根据平安证券对上市银行的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速进行归因分析,从净利润增速驱动各要素分解来看,最主要的正贡献因素是拨备计提。一季度,上市银行拨备计提贡献净利润增长7.3个百分点,贡献度维持高位,资产质量平稳运行下拨备计提力度保持常态化仍然是推动上市银行盈利增速大幅提升的最主要因素。
与此相对应,息差仍是最主要的负面因素。一季度,上市银行息差对盈利负贡献14.3 个百分点,LPR持续下调使得息差对盈利的负面影响持续体现。
而规模扩张对盈利的贡献度保持稳定。2023年全年规模对盈利正贡献5.5个百分点,在货币宽松以及银行信贷投放节奏持续前置的背景下,规模对盈利的贡献度保持稳定,行业“以量补价”的趋势仍在延续。
投资收益拉动非息收入表现改善,中间业务收入延续低迷。一季度,非息收入正贡献0.5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债市投资收益增长贡献;而从中间业务收入来看,表现依旧乏力,对盈利负贡献2.8个百分点。
从规模增速来看,一季度,上市银行整体资产规模增速较2023年年末下降1.77个百分点至同比增长9.6%,其中,贷款同比增速较2023年年末下降1个百分点至10.1%,存款增速较2023年年末下降3.02个百分点至7.6%,资产负债扩张速度边际放缓,存量信贷盘活大背景下银行更注重贷款质效的提升。
分不同机构来看,截至一季度末,国有六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资产规模同比增速分别为11%、5.1%、11.7%、7.2%;其中,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11.5%、5.3%、13.6%、8.3%,国有大行和城商行投放速度相对较快,股份制银行整体维持低位。
在规模增速小幅放缓、个体分化延续的同时,银行息差韧性凸显,存款成本仍有压降空间。资产端利率下行背景下上市银行息差水平仍持续承压,但成本端红利的释放促使收窄幅度降低,息差韧性凸显,按照期初期末余额测算上市银行一季度单季年化净息差水平环比收窄2BP至1.49%,收窄幅度明显趋缓。值得注意的是,城商行受益于负债成本缓释更为明显,一季度单季年化净息差水平环比上升3BP至1.43%。
从行业整体来看,支撑息差企稳有两个积极因素:一方面表现为成本端压力的缓释,按照期初期末余额测算一季度单季年化计息负债成本率环比下降4BP至2.05%,银行通过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存款结构调整对冲定期化趋势;另一方面则来源于银行自身资产结构的主动调整以及年初新发放贷款利率的企稳,按照期初期末余额测算一季度年化生息资产收益率,虽环比下行6BP至 3.38%,但降幅有所收窄,高收益资产的前置投放以及存量信贷资源的盘活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资产端利率的韧性。
展望未来,影响银行息差变化趋势的核心因素仍在于资产端利率水平的变化,但能够看到负债成本下降、监管对于量价平衡关注的提升等积极因素的显现,息差有望逐步企稳。
一季度,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负下降10.3%(2023年为-8%),银保费率下调的负面影响以及同期高基数是导致中间业务收入负增缺口扩大的重要原因。从个体角度来看,国有六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一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分别下降7.5%、16.4%、12%、8.19%,国有大行降幅相对较小。
从结构表现来看,建设银行、青农商行、农业银行一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较 2023年全年分别提升4.5%、4.4%、4.1%,提升幅度位于上市银行前列。
一季度,上市银行业务及管理费小幅微增0.74%(2023年为2.13%),成本管控力度加大,费用增长速度持续下降,但收入增速的下降导致一季度成本收入比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至26.8%。在个体方面,成本收入比位于上市银行前三位的分别是郑州银行(18.1%)、工商银行(20.8%)和建设银行(21.4%)。
截至一季度末,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环比下降1BP至1.25%,拨备覆盖率环比上升1个百分点至244%,拨贷比环比下降2BP至3.05%。分机构类型来看,国有六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环比分别变化-1BP、-2BP、-1BP、4BP至1.29%、1.22%、1.07%、1.09%,内部分化趋势持续。
从改善幅度来看,南京银行(-7BP)、民生银行(-4BP)、中国银行(-3BP)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较年初改善较为明显。从绝对水平来看,成都银行(0.66%)、厦门银行(0.74%)、宁波银行(0.76%)、杭州银行(0.76%)、常熟银行(0.76%)不良贷款率处于上市银行前列。
从已披露前瞻性指标的33家银行来看,有11家银行较年初下降,2家银行环比持平,20家银行较年初上升,前瞻指标上升的银行数量有所增加,这与风险新规落地、零售及小微业务风险集中暴露有关。
展望未来,目前风险端暴露比较充分,监管对于重点领域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发生大范围信用风险暴露的概率较小,随着政策效果的逐渐显现,预计银行资产质量压力可控。
随着资本新规落地缓释资本压力,大中型银行中期分红方案值得期待。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角度来看,有18家银行环比年初有所上升,15家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环比降幅小于0.5%,资本新规落地进一步缓释银行资本压力。
业绩分化趋势凸显
总体来看,银行一季报凸显业绩分化,优质区域银行仍将维持营收利润的高增长。在营收方面,上市银行整体营收同比下降1.9%。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同比分别变动-2.5%、-3.4%、5.7%和4.7%,城商行、农商行是规模与其他非息收入高增驱动。
在净利润方面,上市银行整体净利润同比下降0.6%,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同比分别变动-2%、0%、7.1%和1.2%,其中,城商行依旧是业绩增速最高板块,其中,国有大行(除交通银行外)普遍负增长,主要是拨备释放贡献减弱;股份制银行利润增速边际改善,主要是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边际改善显著;城商行增速边际小幅下降,基本维持稳定;农商行增速边际走弱,主要是渝农商行、沪农商行两大农商行利润增速均由于一次性扰动因素放缓。
从营收实现高增个股来看,主要是优质区域中小行以及股份制银行中的浙商银行,营收增速都在10%以上,增速从高到低依次为青岛银行、浙商银行、瑞丰银行、青农银行、常熟银行、江苏银行、苏农银行,主要是规模和其他非息收入贡献,对业绩贡献度基本都在10%以上,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区域经济带动;二是银行目标客户成长性以及对其客户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支撑;三是把握债市配置时机,拉动其他非息收入高增。
对银行一季报拆分可知,规模和其他非息收入是支撑收入的主要因子,净利息收入下降,净手续费则维持负增长。
一季度,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3%,边际下降0.6个百分点;息差是主拖累因素,规模扩张有所放缓。净息差同比-下降22BP(2023同比下降25BP),生息资产同比增长9.4%(2023同比增长11.5%)。股份制银行规模增速弱于其他板块,且净息差降幅高于其他板块,因此净利息收入压力最大。
一季度,银行净息差环比下降2BP,资产端拖累而负债端支撑。资产端定价一季度下降6BP;负债端成本下降4BP。在资产端,定价下行结构略有支撑。定价受贷款重定价和“开门红”下的价格竞争拖累(对公、零售投放竞争均较大);在结构上,贷款占比环比小幅提升0.5个百分点,其中,对公、零售、票据分别变化2个百分点、-0.3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对资产收益率有所支撑。
在负债端,存款利率下调效能释放叠加主动负债成本下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存款定期化仍然持续,但2023年存款利率多次调降预计已有缓释效能释放。二是2023年四季度资金面较为紧张,而2024年一季度转向宽松,主动负债成本下降(测算上市银行一季度存量同业存单利率环比下降14BP)。
一季度,银行业非息收入同比增长1.1%,手续费降幅走阔,其他非息收入维持高增长。手续费同比下降10.3%(2023年同比下降8%),降幅走阔。除了基金、理财的持续降费以及基金代销不景气之外,从边际来看,2023年下半年落地的保险费率降费对手续费的冲击较大。国有大行结算手续费占比较高,有一定的支撑,同比降幅最低。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22.7%(2023年同比增长32.1%),除国有大行外,各板块增幅均边际走高,主要是2024年长债收益率延续向下趋势带动。
一季度,银行资产质量总体来看是“以时间换空间”,稳健性持续,对公资产持续改善,零售不良小幅抬升。整体来看,银行不良净生成率同比持平。不良贷款率、关注贷款类占比、逾期贷款率均处在历史低位。拨备覆盖率环比抬升,拨备仍有释放利润的空间。
具体来看,银行对公不良贷款率持续优化,地产不良贷款率升幅收窄;零售不良贷款率维持小幅抬升,按揭不良贷款率上升,信用卡、消费贷不良率环比改善。
2023年,上市银平均分红率为26%,较2022年提升1个百分点;26家上市银行股息率高于5%,其中,高于6%的有六家。在连续两年均分红的银行中,分红率提升幅度最大的前五名分别为平安银行、浦发银行、瑞丰银行、上海银行、招商银行。
展望未来,预计上半年银行收入增速见底,下半年有望稳步企稳。在净利息收入方面,预计下半年息差和净利息收入逐步企稳。上半年重定价承压,下半年重定价因素释放,而且资产端收益率已经处于比较低的中枢,进一步下降的空间较小。负债端成本对息差的缓释成效已经逐步显现,后续存款利率仍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预计下半年息差环比平稳,对净利息收入的同比负贡献度收窄,利息收入下半年企稳。
在手续费收入方面,预计上半年仍承压,下半年有望在低基数下逐步企稳。保险费率下调对部分代销保险产品占比较高的银行冲击较大,后续随着理财规模的继续稳步回升,预计资管收入将对手续费收入有一定的补充。
在其他非息收入方面,预计短期对营收仍有支撑。虽然4月末长债利率有所波动,但其他非息收入短期对银行营收仍有一定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