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巴克莱研究团队发表全球经济展望季度报告指,AI推动增长的趋势将于明年持续,而且不可逆转。美国以至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在于2026年AI趋势可能面临瓶颈:估值压力、融资需求、能源制约等均为潜在隐忧。但至少在未来几个季度,这些忧虑被夸大。美国正处于大规模产业投资周期中,而趋势将在明年得以延续。报告又提到中国股票在2025年表现不错,所有中国股票权重较高的主要指数都表现良好,港股市场更成为今年表现最好的市场之一。尽管如此,比较其他主要市场股票,中国股票估值仍较低,存在上涨空间。
报告表示,人工智能从两方面推动美国经济增长:首先,AI资本支出为美国经济增长贡献近1个百分点,同时AI主题(及与AI相关的股票)亦同样推动股市。尽管就业增长疲弱而且受关税冲击,但财富效应仍支撑消费需求。
报告续指,科技股将继续带动市场增长,这主要受惠于AI资本支出的持续增长,以及云服务和数码广告业务保持双位数的稳健增速。尽管近期部分个股的回调是由于市场出现合理的质疑情绪,但只要美国劳动力市场不显著恶化,大型科技股整体仍将受惠于强劲需求。虽然预计劳动力市场将有所疲弱,但出现急剧放缓的可能性较低,而且任何疲弱迹象将可能促使美联储进一步减息,从而为股市提供支撑。目前AI基础设施需求仍超过供给,因此利好芯片制造商和零件供应商股票。随着贸易和财政政策的消息影响减弱,AI资本支出将成为推动美国GDP增长的主要因素。
报告又提到中国股票在2025年表现不错,所有中国股票权重较高的主要指数都表现良好,港股市场更成为今年表现最好的市场之一。尽管如此,比较其他主要市场股票,中国股票估值仍较低。以上海证券综合指数为例,其市盈率仍处于十几倍的低位。中国股票依然存在一定的折让。
智通财经APP获悉,巴克莱研究团队发表全球经济展望季度报告指,AI推动增长的趋势将于明年持续,而且不可逆转。美国以至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在于2026年AI趋势可能面临瓶颈:估值压力、融资需求、能源制约等均为潜在隐忧。但至少在未来几个季度,这些忧虑被夸大。美国正处于大规模产业投资周期中,而趋势将在明年得以延续。报告又提到中国股票在2025年表现不错,所有中国股票权重较高的主要指数都表现良好,港股市场更成为今年表现最好的市场之一。尽管如此,比较其他主要市场股票,中国股票估值仍较低,存在上涨空间。
报告表示,人工智能从两方面推动美国经济增长:首先,AI资本支出为美国经济增长贡献近1个百分点,同时AI主题(及与AI相关的股票)亦同样推动股市。尽管就业增长疲弱而且受关税冲击,但财富效应仍支撑消费需求。
报告续指,科技股将继续带动市场增长,这主要受惠于AI资本支出的持续增长,以及云服务和数码广告业务保持双位数的稳健增速。尽管近期部分个股的回调是由于市场出现合理的质疑情绪,但只要美国劳动力市场不显著恶化,大型科技股整体仍将受惠于强劲需求。虽然预计劳动力市场将有所疲弱,但出现急剧放缓的可能性较低,而且任何疲弱迹象将可能促使美联储进一步减息,从而为股市提供支撑。目前AI基础设施需求仍超过供给,因此利好芯片制造商和零件供应商股票。随着贸易和财政政策的消息影响减弱,AI资本支出将成为推动美国GDP增长的主要因素。
报告又提到中国股票在2025年表现不错,所有中国股票权重较高的主要指数都表现良好,港股市场更成为今年表现最好的市场之一。尽管如此,比较其他主要市场股票,中国股票估值仍较低。以上海证券综合指数为例,其市盈率仍处于十几倍的低位。中国股票依然存在一定的折让。
中国政府已明确表示对科技行业大力支持,几乎每周都有新兴科技领域取得突破的消息传出。第二十届四中全会亦将科技列为重点领域。当前A股市场涨幅显著落后于恒生指数,存在上涨空间。此外,中国家庭储蓄规模庞大,亦将为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从历史上看,中国家庭一直有较高的储蓄水平。但在过去几十年间,大部分储蓄流向房地产投资。自2021年房地产泡沫破裂以来,情况有所停顿。及后几年,大量储蓄积压在低利率存款中。到2025年,这些储蓄终于开始逐步流入A股。此资金流动将在未来几个月继续推动当地股市上涨。
中国最新的五年规划仍强调对关键制造领域的投资及其主导地位。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占比已从二十年前的不足10%升至如今约30%,超过美国、日本和德国占比的总和。2026年3月中国将发布下一个五年规划,而此前召开的第二十届四中全会并未显示这一战略将带来的根本性转变。产业重心可能从已形成的绿色技术优势(可再生能源、电池、电动汽车)逐步转向数码技术、芯片和AI,但强化产能建设的核心方向未变。
此外,中国家庭消费已逐渐转向服务业,令国内消化制造业产出的比例持续收窄。在产业政策支持下,中国制造业持续扩张,新增产出将出口至海外。中国庞大的制造业贸易顺差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若未能被服务贸易逆差抵销,这意味着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亦将持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