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市场 > 市场掘金

|市场掘金

银行自营投资风格迥异

证券市场周刊

|
  

2023年,国有大行贷款投资增速差为正,股份制银行贷款增长慢于投资。由于实体融资需求缓慢复苏,国有大行作为发挥信贷“头雁”作用的主力,仍体现较强的信贷供给力度,而股份制银行的大类资产安排则被动增加债券配置力度。

  

银行自营投资是银行使用自有资金进行的投资业务,近5年上市银行自营投资资产占比稳定在28%-29%左右,是银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营投资可以映射利润表,影响银行收入,2012年至2023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自营投资收入对银行业绩的影响愈发重要,比重从1.39%升至8.76%。

  

银行自营投资风格总体稳健

  

根据资产负债表,银行自营投资可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2018年至2023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自营投资中债权投资占比最高,稳定在62%-64%,其他债权投资占比稳定在20%-23%,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比稳定在14%-15%,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占比稳定在0.05%-2.5%。

  

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金融资产被重新划分为AC、FVOCI、FVTPL。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上市银行自营投资中AC、FVOCI合计占比84.34%;其中,AC占比63.66%、FVOCI占比20.68%、FVTPL占比为15.66%。

  

一般而言,信贷是银行优先投放的资产,投资额度具有明显的“被动”特征,存贷增速差走阔时,金融投资增速提升,如农业银行、浙商银行2023年存贷增速差走阔,投资增速边际抬升;存贷增速差收窄时,金融投资增速边际回落,这主要体现在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银行身上。

  

2023年,国有大行贷款投资增速差为正,股份制银行贷款增长慢于投资。由于实体融资需求缓慢复苏,国有大行作为发挥信贷“头雁”作用的主力,仍体现较强的信贷供给力度,而股份制银行的大类资产安排则被动增加债券配置力度。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