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市场 > 市场掘金

|市场掘金

全方位压低负债成本!二季度即将收官,银行“净息差”保卫战加码

证券市场周刊

|
  

二季度临近收官,各大银行保息差成效随着上市公司中报的披露将逐步揭开面纱。    

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3.95%。维持不变。 

  

对于银行来说,这是个好消息。在存款利率不变的前提下,LPR的下滑意味着利差的缩小。截至一季度末,中国银行业平均息差为1.54%。相较于2023年底的1.69%进一步缩窄15个基点。 

  

过去两年,尽管银行已经4次降低存款利率,但是银行的息差依然持续走低,且低于1.8%的维持利润合理区间。二季度以来,监管和银行进一步加强了对负债端降低付息率的监管,一边取消存款手工补息,另一边中小银行继续调整存款利率。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二季度银行的操作能否奏效以及效果如何,仍有待观察。市场认为LPR仍可能继续下调。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预计,今年LPR将下调10~20个基点。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央行接下来的降息时间点或者降息力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负债成本的变化。 

  

中行、工行、建行等国有大行

  

负债成本依然高企

  

尽管存款利率经过了几轮下调,但是银行的负债成本依然高企。 

  

以国有大行为例,中国银行2023年存款利息支出4508.51亿元,同比增加1389.28亿元,增长44.54%,中国银行表示,原因主要是客户存款规模增加和付息率上升所致。 

  

与此同时,财报显示,中国银行的客户存款总额 229070.50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27052.25亿元,增长13.39%。其中,人民币客户存款总额182824.7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4030.36亿元,增长15.13%。 

  

很明显,利息支出增长幅度大幅高于存款规模增长幅度。也可以理解为,付息率的提升比规模贡献了更大的部分。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