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市场 > 市场掘金

|市场掘金

从资产荒视角看长期国债利率

证券市场周刊

|
  

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债券类资产导致的资产荒,使得债券收益率易下难上。

  

2024年以来,债券市场显著走牛,10年国债收益率、30年国债收益率分别从年初的2.55%左右和2.85%左右下行至目前的2.10%左右和2.35%左右,信用利差同样明显压缩。债券牛市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是经济发展机制结构性转型的体现,也受到内外部增长周期性因素的影响。不过,利率下行也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果通货膨胀的形成因素是“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那么利率下行的形成因素就是“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债券类资产”,这也是利率分析的资产荒视角。

  

无独有偶,在二十一世纪的前两个十年,海外同样存在债券收益率易下难上的局面,对此学术界上也有多种解释,“安全资产荒”假说从资产供需的角度分析低利率的形成。例如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提出了“全球储蓄过剩”(global saving glut)理论。他认为低利率的形成来源于经常账户的失衡: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为了建立国际储备,倾向于减少进口、增加出口,积累贸易盈余,而贸易盈余对于美国国债等安全资产的配置带来了长期低利率。BIS的研究人员博里奥(Borio)等则认为安全资产的配置力量并非来源于新兴市场的贸易盈余,而是来源于欧洲银行业的货币创造。欧洲银行在美国批发市场获取美元资金,并发放美元贷款,形成了美国的影子银行体系。资金从美国流出、又流入美国,尽管从跨境双边净额数据来看,欧洲、美国的经常账户并没有出现不平衡,但银行规模明显扩张,跨境双边总额的资金流动是巨大的。因此,他们认为资产荒的来源并非储蓄过剩,而是全球银行过剩(global banking glut)。

  

借鉴这一理论,可以解释中国最近两次资产荒的形成。2015-2016年,银行同业业务快速发展,当时典型的同业扩张模式是银行发行同业存单获取资金,通过投向债券委外投资或者同业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