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盈利微降的情况下,中国神华的分红仍与上一年相同,体现了公司对回报股东的重视。公司的一体化经营,在煤价下行的情况下是优势。接下来,管理层需要考虑如何构建新的经营优势,防范新能源业务未来可能的冲击。
中国神华(601088.SH)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 派发 2024 年度末期股息现金人民币 2.26 元/股(含税),共计派发股息449亿元(含税)。
煤价下行的近忧
2024年,中国神华实现营业收入3383.75亿元,同比下降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6.71亿元,同比下降1.7%。在煤价下跌的2024年,公司能取得这样的业绩也算难得。
在盈利微降的情况下,中国神华的分红仍与上一年相同,体现了公司对回报股东的重视。
中国神华不能像东阿阿胶和江中药业那样将赚到的钱近乎全部分给股东,是因为资本支出巨大——2024年,公司实际发生资本支出330.19亿元,2025年计划资本支出为417.93亿元,增长26.57%。
在点评中国神华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时,我发现公司在发电业务上的资本支出金额巨大,而发电业务的盈利能力又较差。我认为如果煤价确实下行可控,那么,中国神华加大在发电业务上的投入就未必是明智之举。
时间过了一年,中国神华对发电业务的偏爱依旧。2024年,发电业务实际资本支出已经超过了煤炭业务,2025年计划数更是达到煤炭业务的1.80倍。
2024年煤价下跌,中国神华煤炭业务盈利能力下降,但以“分部利润总额/资产总额”这个指标衡量仍然是发电业务的2.80倍。
2024年,中国神华的煤炭业务分部利润总额减少了41.65亿元,而发电业务分部的利润总额则只增加了5.05亿元。由此看来,想通过发电业务的利润增加来弥补煤价下跌给公司带来的损失是远远不够的。
在盈利微降的情况下,中国神华的分红仍与上一年相同,体现了公司对回报股东的重视。公司的一体化经营,在煤价下行的情况下是优势。接下来,管理层需要考虑如何构建新的经营优势,防范新能源业务未来可能的冲击。
中国神华(601088.SH)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 派发 2024 年度末期股息现金人民币 2.26 元/股(含税),共计派发股息449亿元(含税)。
煤价下行的近忧
2024年,中国神华实现营业收入3383.75亿元,同比下降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6.71亿元,同比下降1.7%。在煤价下跌的2024年,公司能取得这样的业绩也算难得。
在盈利微降的情况下,中国神华的分红仍与上一年相同,体现了公司对回报股东的重视。
中国神华不能像东阿阿胶和江中药业那样将赚到的钱近乎全部分给股东,是因为资本支出巨大——2024年,公司实际发生资本支出330.19亿元,2025年计划资本支出为417.93亿元,增长26.57%。
在点评中国神华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时,我发现公司在发电业务上的资本支出金额巨大,而发电业务的盈利能力又较差。我认为如果煤价确实下行可控,那么,中国神华加大在发电业务上的投入就未必是明智之举。
时间过了一年,中国神华对发电业务的偏爱依旧。2024年,发电业务实际资本支出已经超过了煤炭业务,2025年计划数更是达到煤炭业务的1.80倍。
2024年煤价下跌,中国神华煤炭业务盈利能力下降,但以“分部利润总额/资产总额”这个指标衡量仍然是发电业务的2.80倍。
2024年,中国神华的煤炭业务分部利润总额减少了41.65亿元,而发电业务分部的利润总额则只增加了5.05亿元。由此看来,想通过发电业务的利润增加来弥补煤价下跌给公司带来的损失是远远不够的。
事实上,煤价下降并不意味着燃煤电厂效益一定会变好——2024年,中国神华平均售电价格为403元/兆瓦时,同比下降2.7%。由于平均售电价格下降,中国神华发电分部的毛利率由2023年的16.9%降至16.3%,下降了0.6个百分点。而且,公司2024年燃煤发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只有5030小时,同比减少了191个小时。这样看来,发电业务利润的增加主要来自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不是盈利能力的增强。
新能源业务的远虑
除了煤价下跌这样的近忧,我们还必须考虑新能源发展给中国神华带来的影响。两个月前,我看到了陈嘉禾先生的一篇文章《投资谨防沙滩上的大厦》(刊发于《证券市场周刊》2025年第四期),提出一个问题——在新能源行业逐步推进的大背景下,传统能源、尤其是化工价值更小的煤炭行业,是否会逐渐萎缩?
中国神华的年报中有这样两段陈述:
2024年,全球经济复苏,部分区域地缘政治加剧形势下,能源消耗对煤炭的依赖性增强。国际能源署预测,2024年世界煤炭消费量突破 87.7亿吨,创历史新高。
煤炭行业来看,我国经济增长将持续拉动能源需求,煤炭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尽管面临着可再生能源、低碳发展和环保要求的多重挑战,在可预见的未来市场中依旧扮演着关键角色。
一个消费量刚创出历史新高的行业,谈萎缩恐怕还早。不过,中国神华在年报也提到了新能源产业可能给公司带来的风险:“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深入调整,新兴产业不断催生,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倒逼深度节能和清洁低碳化发展,新能源迎来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投资力度和规模持续加大。市场和政策等因素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影响项目的投资收益。”
那么,该如何应对上述风险呢?来看年报中的应对措施。“为应对投资风险,本集团将加大产业布局研究,密切跟踪政策变化和市场机遇,优化投资策略,完善投资管理体系,加强项目前期研究论证,严把项目投资决策,突出对重大项目的风险管控,持续抓好投资计划,扩大有效投资,合理把控项目投资节奏,加强投资计划执行的调研与监督,积极、有序、规范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持续完善投资风险防控体系,提升投资效率效益。”
我注意到,中国神华在2020年的年报中就提出要“加速发展新能源产业”,但从此后的投资力度来看却没有呈现出加速之势——2025年新能源业务计划资本开支甚至还不到2022年的一半。
近3年来,中国神华光伏发电量持续大幅上升,2024年达到0.80十亿千瓦时,但仍不到公司总发电量(223.21十亿千瓦时)的百分之一。随着公司在新能源业务方面投资的萎缩,预计未来光伏发电量的增长速度也将不复从前。
那么,中国神华为什么要放慢进军新能源业务的步伐呢?是因为光伏发电还不够成熟,形不成真正的盈利能力么?似乎又不是。最近,有两家公司分别准备在上交所和深交所IPO,它们是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电新能”)和华润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润新能源”)。从招股说明书来看,两家公司都已经盈利,华电新能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过去三年更是持续增长;华润新能源2022年盈利稍有下滑,但2023年也创出了新高。
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绝对量上来说,华电新能和华润新能源还远不及中国神华,但发展趋势看好。
中国神华的煤炭、发电、运输、煤化工一体化经营,在“近忧”面前是优势,在“远虑”面前却未必。如何构建新的经营优势,防范新能源业务未来可能对公司的冲击,接下来就要看公司管理层的经营智慧了。
(作者系资深投资人士。文中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