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2024年行业“内卷”后,光伏产业景气度开始回升。
过去的2024年,光伏产业面临了一系列挑战,供需错配导致价格“内卷”现象严重,年度业绩出现同比下滑或由盈转亏的公司不在少数。面对考验,多家行业龙头在四季度主动宣布“控产减产”,在携手抑制低价竞争的同时,也积极将产能布局向全球更大范围铺开。在一系列自救努力之下,光伏企业2024年四季度单季业绩出现了向好迹象。
2024年是光伏产业的周期低谷
光伏产业链的景气下滑始于2022年,彼时因我国光伏产业的产能迅速增长,市场供需关系出现严重失衡,激烈的市场竞争让价格战愈演愈烈。根据硅业分会数据,截至2024年底,硅料价格、硅片价格、电池片价格、组件价格降至3.45万元/吨、1.10元/片、0.28元/w、0.68元/w,较年初时价格降幅分别为41%、38%、20%、31%。
产品价格的明显下降,导致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下滑。以光伏设备公司为例,2022年一季度末,彼时的60家光伏设备公司中单季业绩下滑者仅为19家,占比31.67%,而到了2023年四季度末时,彼时的66家公司(含上市新股)中出现单季业绩同比下滑者已经高达43家,占比65.15%。
进入2024年后,业绩下滑情况进一步提升。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A股67家光伏设备公司中,2024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单季业绩下滑公司分别达到45家、51家、48家,剔除尚未上市和退市企业后的占比分别为69.23%、78.46%、72.73%。最新一季的数据是:截至4月15日,A股光伏设备产业共有35家通过业绩快报或正式财报披露了2024年业绩情况,其中有25家公司第四季度业绩出现下滑,占比达71.43%。
值得注意的是,在光伏产业链“内卷”下,业绩的持续下滑倒逼企业积极求变。从2024年7月温州闭门会,到10月14日光伏骨干企业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专题座谈会,再到12月5日33家主要光伏企业在四川宜宾签署自律公约,限产、限价,光伏行业的自律行动就此拉开,产业链相关产品价格也获得企稳机会。譬如光伏级多晶硅就从2024年7月份的4.36美元/千克低位一路上涨至今年3月份的5.04美元/千克。
在经历2024年行业“内卷”后,光伏产业景气度开始回升。
过去的2024年,光伏产业面临了一系列挑战,供需错配导致价格“内卷”现象严重,年度业绩出现同比下滑或由盈转亏的公司不在少数。面对考验,多家行业龙头在四季度主动宣布“控产减产”,在携手抑制低价竞争的同时,也积极将产能布局向全球更大范围铺开。在一系列自救努力之下,光伏企业2024年四季度单季业绩出现了向好迹象。
2024年是光伏产业的周期低谷
光伏产业链的景气下滑始于2022年,彼时因我国光伏产业的产能迅速增长,市场供需关系出现严重失衡,激烈的市场竞争让价格战愈演愈烈。根据硅业分会数据,截至2024年底,硅料价格、硅片价格、电池片价格、组件价格降至3.45万元/吨、1.10元/片、0.28元/w、0.68元/w,较年初时价格降幅分别为41%、38%、20%、31%。
产品价格的明显下降,导致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下滑。以光伏设备公司为例,2022年一季度末,彼时的60家光伏设备公司中单季业绩下滑者仅为19家,占比31.67%,而到了2023年四季度末时,彼时的66家公司(含上市新股)中出现单季业绩同比下滑者已经高达43家,占比65.15%。
进入2024年后,业绩下滑情况进一步提升。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A股67家光伏设备公司中,2024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单季业绩下滑公司分别达到45家、51家、48家,剔除尚未上市和退市企业后的占比分别为69.23%、78.46%、72.73%。最新一季的数据是:截至4月15日,A股光伏设备产业共有35家通过业绩快报或正式财报披露了2024年业绩情况,其中有25家公司第四季度业绩出现下滑,占比达71.43%。
值得注意的是,在光伏产业链“内卷”下,业绩的持续下滑倒逼企业积极求变。从2024年7月温州闭门会,到10月14日光伏骨干企业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专题座谈会,再到12月5日33家主要光伏企业在四川宜宾签署自律公约,限产、限价,光伏行业的自律行动就此拉开,产业链相关产品价格也获得企稳机会。譬如光伏级多晶硅就从2024年7月份的4.36美元/千克低位一路上涨至今年3月份的5.04美元/千克。
就在国内光伏企业携手自律的同时,也有更多光伏企业将产能布局从扎堆东南亚向全球更大范围铺开。譬如在2024年11月,中国广核集团南非TFC一期光伏项目正式开工,这是中国企业在南非开发投资的首个光伏项目。此外,晶科能源、通威股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企业在非洲也是早有所行动,建设了多个光伏项目。
对于光伏产业链的现状,甬兴证券在研报中指出,2024年多晶硅供给过剩、库存挤压、价格不断下跌,头部企业陆续减产,库存水平明显下滑。硅片环节库存高企,库存压力导致硅片价格进一步下跌。N型电池占比已超80%,提效路径持续迭代。BC电池技术有望在2025年实现放量。
部分光伏设备公司单季业绩出现反弹
在披露2024年业绩的35家光伏设备公司中,营业总收入方面,有25家出现总营收同比下滑情况,实现增长的公司仅有10家。收入下滑的公司中,易成新能、时创能源、艾能聚是目前下滑幅度最大的前三大公司,营收总收入分别下滑了65.38%、58.94%、54.87%。
与总营收表现情况类似,35家光伏设备公司中有28家出现了归母净利润下滑,其中有很多公司是由盈转亏的,譬如天合光能、大全能源、易成新能、钧达股份、固德威等。
与2023年同期数据相比,2024年亏损企业的亏损金额明显提升很多。譬如在2023年末,亏损金额最多的前三家公司是航天机电、海优新材、明冠新材,分别亏损了4.26亿元、2.28亿元、0.24亿元,而在2024年末,仅天合光能一家的亏损金额就达34.55亿元,要知道其2023年末还盈利55.31亿元。此外,大全能源也亏损了27.18亿元,易成新能、金博股份等7家公司的亏损金额则均超过亿元。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多数光伏设备公司的2024年财报数据不太乐观,但若进一步从上述营收或归母净利润下滑公司的单季营收或归母净利润表现来看,部分公司因行业自律行为的展开,在2024年第四季度有了收入或业绩向好转变的迹象。
譬如在年度营收下滑公司中,时创能源虽然全年总营收下滑了58.94%,但其四季度总营收同比变化仅为-33.39%。同样,艾罗能源全年总营收虽然下滑了31.29%,但四季度总营收却上涨了43.1%。归母净利润上,国际实业2024年出现首亏,亏损金额达4.39亿元,但其四季度业绩不仅未亏损,反而实现盈利1329.32万元;钧达股份2024年业绩虽然也出现首亏,但其四季度业绩实现同比增长78.82%、环比增长30.44%。
整体上,在年度业绩下滑的28家公司中,四季度单季业绩实现同比增长的公司就有明冠新材、钧达股份、联泓新科、禾迈股份、首航新能、阿特斯;环比增长的公司则有国际实业、时创能源、钧达股份、联泓新科、禾迈股份、帝科股份。
当然,除了披露正式年报和业绩快报公司,67家光伏公司中还有44家公司披露过年度业绩预告,其中就包括四季度业绩出现改善的先导智能。据公司今年1月下旬披露的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1000万元—310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8.17%—82.53%。
在业绩预告中,先导智能表示,2024年公司全年营业收入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海外订单及收入均保持快速增长,占比进一步提升,全年毛利率保持稳定;同时公司着重加大回款考核力度和过程控制,加速资金回笼,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经营现金流回款将明显改善;且第四季度减值损失较去年同期收窄,净利润同比改善。“2025 年一季度,公司经营业绩有望延续改善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自证监会于2024年11月15日正式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对主要指数成份股、长期破净公司明确要求制定并披露《市值管理制度》后,有多家上市公司在披露年报的同时发布了市值管理相关公告,这其中也包括了光伏设备行业细分市场龙头奥特维,其串焊机市场占有率超过了60%。
在今年1月20日召开的第四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上,奥特维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无锡奥特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值管理制度的议案》。公司表示,为了加强公司市值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公司市值管理行为,切实保护公司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升公司投资价值。
“抢装潮”利于相关公司业绩提升
对于光伏产业公司而言,“抢装潮”是今年上半年绕不过的话题。
今年1月17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2月9日,国家发改委与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为了让存量项目平稳过渡,这两项政策分别以4月30日和5月31日为时间节点,新老光伏项目将享受不同的政策。在此消息影响下,上半年光伏企业加快了设备安装和项目推进。
在光伏“抢装潮”下,电池片、组件等产品价格出现回温,这一表现相应地也会在相关公司的一季报中体现。就光伏设备公司来看,目前首航新能、德业股份已经披露了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期,前者续盈,后者预增。其中,首航新能在上市招股书中称,公司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的区间为68000万元至72000万元,同比变动-5.53%至0.0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的区间为4900万元至5500万元,同比变动-0.10%至12.1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的区间为4700万元至5300万元,同比增长9.79%至23.80%,公司经营业绩预计较2024年第一季度整体保持增长。
德业股份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5000万元到70000万元,同比增加50.15%到61.70%;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4242.21万元到59242.21万元,同比增加27.72%到39.50%。
据东海证券研究,抢装带动行业需求回暖,部分环节龙头带头提价。其中,硅片方面,头部企业出现集体报价上调现象;电池片方面,新签订单落地后,电池出货量开始增长,库存有走低趋势;组件方面,大厂反馈国内订单增量来自分布式项目、尤其工商业分布式项目。
“当前来看,整体产业链仍处于产能过剩的大格局之下,但考虑到136号文带来的5月底光伏抢装驱动,部分产业链环节的价格有所上涨,边际上修复组件、电池与硅片环节的利润情况。”国泰君安期货研究员张航认为,产业链涨价与各自环节的库存情况相对应,比如电池库存偏低,硅片及组件库存相对健康,因此这三个环节价格均有提振,并给到现金利润修复。而硅料环节或受制于库存偏高等逻辑,虽具备上行动能,但预计价格上涨空间会相对受限,因此更多取决于后续去库力度。
(文中提及个股仅作举例分析,不作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