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市场 > 市场掘金

|市场掘金

即时零售赛道, 阿里向大消费平台转型的必经之路

证券市场周刊

|
  

外卖三巨头均已披露二季度财报,在即时零售补贴大战愈发激烈的情况下,阿里业绩下滑幅度小于竞争对手。电商业务、智能云业务的增长以及海外业务的减亏抵消了部分补贴对利润的侵蚀。另外,为了聚焦核心业务,阿里先后出售高鑫零售、银泰百货股权,并减持多家上市公司股份。

  

  外卖三巨头之一的阿里巴巴(09988.HK)披露2025年二季度财报,在外卖补贴大战的影响下,阿里业绩下降幅度要好于竞争对手。报告期内,其营业收入为2476.52亿元,同比增长1.82%,经营利润为349.88亿元,仅同比下降2.78%。

  

财报披露后一个交易日,阿里巴巴港股美股股价均上涨超10%。从数据来看,在以外卖为主的即时零售业务侵蚀利润之时,阿里旗下淘宝、智能云业务保持增长,海外业务大幅减亏,成功抵消了部分外卖补贴对集团整体业绩的影响。

  

与此同时,阿里相继减持三江购物、中金公司港股、圆通速递、万达电影、红星美凯龙等上市公司股份,并出售了高鑫零售与银泰百货,为即时零售持久战储备资金。

  

  为何加码即时零售?

  

中信建投、招商证券等多家机构研报显示,中国电商市场正在由高速增长转为低速增长,这种转变最直接体现就是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速放缓,互联网活跃用户增长停滞以及各大电商平台用户重叠度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在2015年统计公报中,首次单独列出网上零售额数据,其当期金额为3.88万亿元,同比增长33.30%。随着国内电商市场的发展,网上零售额数据也保持高速增长。2016年至2020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32.90%、32.20%、23.90%、16.50%、10.90%。

  

2021年至202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开始放缓,其金额分别为13.09万亿元、13.79万亿元、15.43万亿元、15.5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0%、4.00%、11.00%、7.20%;2025年1月至7月,在国补政策的加持下,全国网上零售额为8.68万亿元,同比增长9.20%。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