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需求端和供给端政策的共同作用下,近期价格水平出现回暖的积极信号,有利于居民收入和企业利润的修复。10月核心CPI涨幅连续6个月扩大,PPI降幅持续收窄,投资者可积极布局有价格回升驱动的板块。
2025年以来,决策层对价格水平偏低的重视度明显提升。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通过各项政策和改革共同作用,改善供求关系,使价格总水平处在合理区间。”
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大家自然会比较担心;而如今价格水平偏低,为何也要高度重视呢?
由于居民工资、企业利润都是名义值,价格水平的合理回升有利于居民收入和企业盈利的改善。自2024年“924”以来,经济复苏动能明显增强,前三季度实现了5.2%的经济增长。但由于价格水平偏低,导致居民和企业的实际感受会弱于经济增速。
价格是供需的桥梁,改善价格水平可以从需求端和供给端两个方向发力。一方面,在一系列促内需政策的推动下,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核心CPI)出现连续回升;另一方面,随着反内卷政策的逐步推进,供给端也在推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回暖。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0.2%,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连续第6个月扩大。10月P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为年内首次上涨;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连续第3个月收窄。
市场也开始对价格的回暖有积极的反应。11月以来,A股一改之前科技领涨的特征,传统消费和反内卷板块表现相对优异,这体现出市场对价格水平回暖逐渐变得乐观。随着政策的持续发力见效,价格水平合理回升的趋势有望更为明显,将有利于A股盈利修复,A股慢牛的风格也有望更加均衡。
在需求端和供给端政策的共同作用下,近期价格水平出现回暖的积极信号,有利于居民收入和企业利润的修复。10月核心CPI涨幅连续6个月扩大,PPI降幅持续收窄,投资者可积极布局有价格回升驱动的板块。
2025年以来,决策层对价格水平偏低的重视度明显提升。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通过各项政策和改革共同作用,改善供求关系,使价格总水平处在合理区间。”
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大家自然会比较担心;而如今价格水平偏低,为何也要高度重视呢?
由于居民工资、企业利润都是名义值,价格水平的合理回升有利于居民收入和企业盈利的改善。自2024年“924”以来,经济复苏动能明显增强,前三季度实现了5.2%的经济增长。但由于价格水平偏低,导致居民和企业的实际感受会弱于经济增速。
价格是供需的桥梁,改善价格水平可以从需求端和供给端两个方向发力。一方面,在一系列促内需政策的推动下,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核心CPI)出现连续回升;另一方面,随着反内卷政策的逐步推进,供给端也在推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回暖。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0.2%,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连续第6个月扩大。10月P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为年内首次上涨;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连续第3个月收窄。
市场也开始对价格的回暖有积极的反应。11月以来,A股一改之前科技领涨的特征,传统消费和反内卷板块表现相对优异,这体现出市场对价格水平回暖逐渐变得乐观。随着政策的持续发力见效,价格水平合理回升的趋势有望更为明显,将有利于A股盈利修复,A股慢牛的风格也有望更加均衡。
当然,目前整体价格水平回暖的势头仍需要巩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答记者问中指出,目前“市场需求拉动仍显不足,价格总体低位运行。下阶段,要继续扩大国内需求,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改善供求关系,促进价格合理回升。”
不管是提振内需的政策,还是反内卷的政策,其效果释放都需要一段时间,投资者对此应保有耐心。投资者可以借机积极布局有价格回升驱动的板块,对冲科技持仓过于拥挤的担忧。
核心CPI连续回升
既然已经有CPI指标,为何还要关注核心CPI呢?CPI是衡量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但有的时候核心CPI更能反映真实的价格趋势。
核心CPI由美国经济学家戈登于1975年提出,是衡量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波动的通货膨胀指标,用于反映物价长期趋势及宏观经济供需平衡状况。其核心思想认为,食品和能源价格受供给冲击影响较大,短期波动不能反映长期趋势。
关注核心CPI有两层重要的含义:其一,由于短期的食品和能源价格波动较大,会干扰对价格水平趋势的分析。而核心CPI则可以排除这种干扰,更容易认清价格趋势。其二,食品和能源的需求在短期内相对稳定,其价格的大幅波动更多由供给的变化引起。而核心CPI的变化更体现出需求端宏观政策的影响。
2025年以来,国内猪肉价格持续偏低,更多是由养殖企业较多的供给所致;国际原油价格也在低位徘徊,主要是受到OPEC+增产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对国内整体CPI形成一定程度的拖累。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0月食品价格同比下降2.9%,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54个百分点;能源价格同比下降2.4%,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18个百分点。也就是说,食品和能源价格对10月CPI的拖累就高达0.72个百分点。所以,建议投资者关注核心CPI的积极变化,更容易监测到需求端政策发力的效果。
反内卷效果初显
促进价格水平合理回升,除了通过需求端政策发力,供给端的落后产能退出可能效果会更明显。
2016-2017年正是通过供给侧改革,推动PPI价格持续回升,并带动上下游企业利润的改善。PPI从2025年底的-5.9%持续回升至2017年2月的7.2%。当时市场对价格的回暖也反应非常积极,A股也走出了以核心资产为代表的慢牛。
7月1日,中央财经委会议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7月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标志着反内卷进入了政策实质性落地阶段。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指出,PPI回升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
一是重点行业产能治理持续推进,相关行业价格同比降幅收窄。产能核查及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加之冬储补库及用电需求增加,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降幅比上月收窄1.2个百分点。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落后产能逐步退出,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电池制造、汽车制造业价格降幅分别收窄1.4个、1.3个和0.7个百分点。
二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和消费潜力有序释放,带动相关行业价格同比上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向好,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上涨6.8%,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价格上涨2.3%,微波通信设备价格上涨1.8%,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价格上涨0.9%,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价格上涨0.7%,飞机制造价格上涨0.5%。提振消费系列政策措施持续落地见效,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价格上涨18.4%,运动用球类制造价格上涨3.3%,营养食品制造价格上涨2.1%,饮料制造价格上涨0.4%。
近期光伏“反内卷”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且规格不断升级。当前光伏“反内卷”政策集中在“控价”“控量”两方面,“控价”已经取得初步成果,7月以来光伏主产业链价格均有上涨,且第三季度硅料环节已经有扭亏为盈迹象;“控量”也在顺利进行,11月进入枯水期以来,硅料企业已经开始减产,产能整合方案有望年内完成。11月初,据《财经》杂志,综合多方消息了解到,一些硅料龙头企业正在与中小企业洽谈收购重组事宜,以淘汰部分企业及其产能。
从10月物价数据看,改善较为明显的是光伏设备、锂电池、煤炭和水泥等。短期市场对光伏和锂电池反内卷的预期也较高。截至11月14日,光伏设备板块自5月以来,已经连续走出6根月度阳线,累计上涨超70%;锂电池板块自8月以来大幅走强,累计也上涨超50%。
借鉴2016-2017年的经验,目前大概率是价格回暖的初期,正是投资者积极布局相关板块的好时机。短期市场有向更平衡的风格演绎,东方财富证券建议,重点关注反内卷和稳增长预期下的涨价周期品,比如钢铁、煤炭、硅料、石化、化纤、塑料等方向。